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中物理如何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中物理如何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中你有哪些吹爆的学习秘诀与经验?

2、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3、高中物理如何学?

  遥想自己刚升高中时,年级长期排名在200名以外。后来经过一段时间自发的摸索之后,成功打入了年级前20名,之后常年稳定在年级十几名,顺利考入自己想去的学校。   今天下午有点时间,写点当时年少奋斗的一些小心得,供大家参考。   目录:一、数学有妙招,切忌刷题不思考(含例题)二、英语阅读,找到技巧再做题(含历年真题)三、物理想要学得好,“翻译”思维很重要(含例题)(本文字数3000字,阅读时间约为10分钟。如果我对回答对你有一定帮助,记得点赞+收藏喔~)   ps:对于本身底子就不差的同学,这篇内容应该可以帮助你查漏补缺。如果你的基础薄弱,那就要比别的同学花的精力更多一点。如果花了很多时间自己还是学不进去,或者还是学不懂,相信我,别死磕了,去网上找一些网课来听,比你一个人闭门造车效率好多了。   这里给大家安利一个资料包+宝藏10元课程,里面有语文古诗词以及重点专项的材料和练习题,大家领取之后可以随手翻看,非常方便实用,而且包邮送到家。除了资料以外,还有优秀老师带队教学。老师们总结了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数学常见题型,英语语法题型巧解和物理电学力学等解题技巧,需要的同学自取啦↓知乎营销平台   我中考数学成绩接近满分,但上了高中之后却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很不适应,后来我发现是因为对知识点、概念的不理解造成的。初中数学即便不理解概念,拿到题目也很容易就能上手,但高中数学如果寄希望于通过多刷几道题目来达到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恐怕是不现实的。   就拿很多同学吐槽难的解析几何来说,它一共有6大基本模型:1、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直线与方程;3、圆与方程;4、椭圆;5、抛物线;6、双曲线。   如果不熟悉各个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那很难对题目信息进行有效的转化。举个例子,一起来解下这道题目↓如图,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₁(-1,0)、F₂(1,0),过点F2并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椭圆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B,且|F₁B|+|F₂B|=2√2。(1)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2)若点P在线段F₂B上(不包括端点),过P的直线交椭圆于A、C两点,且线段AC的中点是P,求直线AC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   解:(1)由题意可知,c=1,a=√2,所以b²=a²-c²=1,所以椭圆标准方程为x²/2+y²=1。*这道题是最简单的,c=焦点横坐标的绝对值,但这却是被很多同学容易忽略掉的一点。同学们往往是在考场上绞尽脑汁地寻求c,一看解析就追悔莫及。但如果能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式以及性质掌握得足够好的话,一眼就能知道c=1,a=√2,同时又给攻克第二小问留出了足够的解题时间。(2)由椭圆标准方程为x²/2+y²=1,x=1,可知y=±√2/2,所以B的坐标是(1,√2/2),可设P(1,m),00将km=-1代入得(2k²+1)²-(2k²+1)(2k²+2+m²-2)>0化简得(2k²+1)(1-m²)>0显然是成立的。故有k=-1/m<-√2   *这道题的解题关键在于要建立关于k的不等式,从哪里入手来形成不等式呢?这就涉及到直线的方程式了,然后带入椭圆方程式,是为了求得直线与椭圆两个相交点的横坐标,其实在考场上写到这一步就能能给到2分了,所以大家在考卷上千万不要留空白;   将这道题全部解答出来,那就需要进一步的思考,那要从哪个角度进行思考呢?那题干里有一句话是“且线段AC的中点是P”,抓住中点这个关键词,我们可知,x₁+x₂=(4k²-2km)/(2k²+1)=2,这样一看是不是就很简单啦~但这所有的的思路都要建立在你对解析几何的每一个具体模型甚至一个细小特性的掌握之上。   解析几何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当你学习它之后,尤其是熟练掌握它的概念和性质之后,其实做起题目来还是挺容易。所以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于课本上的概念和定义,先把概念和定义搞透彻,然后再总结它的性质和题目类型。   在高中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占比是比较大的,很多老师也一直在讲“得阅读者得天下”。如果阅读理解做不好,那英语学习会很吃力。那我今天着重从背单词和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两方面来说一说。   1、英语单词   单词是构成句子的基础单元,想要看懂一个句子,首先得先认识每一个单词~   高中是每天都有早读的,每天早上老师都会安排30分钟的背单词时间。这期间大家就都是拿着单词书开始背,absolute absolute absolute,绝对的十足的,绝对的十足的,a-b-s-o-l-u-t-e,a-b-s-o-l-u-t-e……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背单词,反正最开始我是这样背的,结果往往是一早上可以背上50个,但第二天就只能想起10个。   后来我就搭配着老师的讲义来背单词,因为那上面会有单词的例句,然后我就拿着那个讲义背例句,后来发现这远比直接背单词要记得牢,如果大家手里没有老师的讲义的话,可以找一本类似上面这张图片的单词书,有单词也有例句的这种,背例句真的要比背单个单词要容易得多!!!2、阅读理解题型识别及技巧   再就是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说到技巧,首先一定要先判断你做的这道题目是什么类型,只有搞懂它是什么类型的,才有可能做到对症下药。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类型是主旨大意题,这类题目比较容易判断出来,只要见到以下几个词语或者以下问法,就可以归结为主旨大意题。   常见的词:title、main idea、subject、topic等等   常见的问法: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What is the subject discussed in the text? What is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 要应对这类主旨大意题,最快的方法就是去找到文章中的主题句,而主题句一般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定位主题句的时候,要注意however,but等转折词和in a word,all in all,in conclude等表示总结的词语,因为主题句一般都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这里跟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Race walking shares many fitness benefits with running, research shows, while most likely contributing to fewer injuries. It does, however, have its own problem.这是我从2020年全国卷Ι的英语阅读中截取到的一个开头段落:“研究显示,竞走与跑步有很多共同的健身益处,尤其是可以减少受伤。然而,它也有自己的问题”。   虽然开头说了竞走有很好处,然而文章要谈论的是“竞走的问题”。如果能把这个方法掌握的很熟练的话,在考场上就可以完全忽略however之前的话,直接像我下面标注成的样子看:Race walking shares many fitness benefits with running, research shows, while most likely contributing to fewer injuries. It does, however, have its own problem.这样就变成了“竞走确实是有它的问题”,如果照这个方法,即便是遇到很复杂的句子,也能精准把握文章的主题句,亲测好用的方法,大家用起来啊~   我的物理一开始真的很差劲,我是属于“后知后觉”型的,在物理学习上真的是下了很大的工夫。但好在我在高三一轮复习结束前,终于找到了适合我的学习方法,这才能顺利逆风翻盘。   物理想要学得好,要我说,只有一句话,那就是“翻译”思维很重要。知道题目给出了哪些物理量,要求的又是哪些物理量。   这听上去很简单,但真正做到却不容易,需要对定义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可以。比如位移和路程,有的同学始终搞不明白,为什么有的题目中位移跟路程的数值就是一样的,而有的题目中位移和路程的数值却是不一样的呢?   那是因为你对“位移”和“路程”的定义没有从物理的思维去理解。你还是在从生活的思维去理解,其实位移与路程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物理量,位移为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可以跟数学中的向量相联系着进行理解;而路程是标量,即没有方向只有大小的物理量。但位移的大小有可能和路程相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这里来看一道题目: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s停止,若在第1s内位移是14m,则最后1s内的位移是多少?   *在这道题目里,位移和路程这两个物理量的数值就是一样的。这是一道有规律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每一秒中的位移比为1:3:5:7:.....把整个过程倒过来看,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第四秒位移为14m,第一秒就为2m。这样是不是就明白很多了?除了要能够准确地将题干“翻译”成具体的物理量,同时也需要大量的练习题来辅助,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除了数学、英语和物理,化学应该也是很多高中生的难点科目。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下次如果有时间可以再写一个问答。   以上是针对单科进行的逐一分析,如果你每一科都有点问题,建议可以去听一些靠谱的网课,慢慢补起来。咋说呢,不少同学可能会有点排斥网课,但其实如果你选对了老师和课程,你能get一些之前没听过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而且是真正能在实战中进行运用的。   而且时间自由,以前我们想补习都是找线下的老师,自己坐车去老远,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有兴趣的同学,我可以给大家安利一个10元的特训班,我弟现在就在学这个。想改善自己学习成绩、打破现状的同学,可以去试听一下↓知乎营销平台  【导语】物理公式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定量表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一种方式,要理解和领会物理公式的意义,灵活应用它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掌握物理公式,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篇一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2.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篇二   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   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3.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篇三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4.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篇四   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5.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篇五   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_1m_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_1Q_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6.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篇六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选择理科不后悔 但是学起来确是找不到套路 尤其是数学和物理 老师讲知识点懂 讲题也懂 每次到自己做题就懵逼了 准高二 高一学力与能量比较费劲 大概是受力分析不到位 希望大家可以给点方法建议   点个收藏不过分吧:)对不起化学生物拉了,光学物理了,学弟学妹们千万别学我偏科!   虽然每个人的物理基础都不尽相同,学习方法可能会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细微的调整,但整体学习方式的参考性还是很大的,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学长顺便在这里免费分享一个私藏资料包,里面有七天的试听课和随堂讲义和模拟习题,就当个资源给大家分享下咯,免费教义领一手,美滋滋!!https://xg.zhihu.com/plugin/bb30c2834b7bd09eba177ff31723ac4b?BIZ=ECOMMERCE什么?白嫖的资料它不香吗,这还不冲一个?!!   一提到学习的方法,那必然离不开以“基础+进阶”为核心论点的分享。只是物理这门学科相对特别一点,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掌握好基础,那就必须具备“转化的能力” 。这项转化成功之后的能力侧重点在于解题。   这还没完,在物理学习的进阶部分,也就是克服各类大型难题的时候,也离不开各种正确方法的学习。   从根源解决问题与其他修修补补的方式比起来至少能省出一半的时间,而且可以完美杜绝后患。   现状:   学习流程:学习—练习—考试。   学习状态:课本知识听老师一讲就觉得全都明白了。   练习状态:一做题就懵,不知道该从何下笔。   考试结果:不会的题目就算了,以为自己会的也全做错了。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就是一个困扰部分同学的死循环。长期以往,不仅找不到学习物理的头绪,很快便会消磨掉本就所剩无几的耐心。   别这样,我们来找原因。【A】基础知识根本没明白,老师讲解了一遍之后,自己也只是知道有这样一种概念而已。【B】顺着老师讲解的思路能够听懂,但不注重知识的内在关联,一做题就像啥都没学一样。   那怎样才能真正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呢?   上述问题一听就很焦头烂额啊,但越是在这种时候就越要学会变通,千万不要在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上死磕,及时请教是最明智的选择。   我宝藏老师冲哥讲课有一个很好的特点,那就是概念原理的讲解非常透彻,配备的讲义和课件都很清晰明了,这让同学们后续的理解和记忆可以直接无障碍进行;而且在讲解完之后还有适配度极高的题目拉练。这里放个冲哥正版免费试听课礼包传送门,就当给学弟学妹们发个小福利哈哈哈,试听一下都不花钱,还能领海量免费热门考题!知乎营销平台注意!大批重难点即将来袭!!!建议先收藏!防走丢!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力学问题中的基石,它具有矢量性、瞬时性等特性,其中瞬时性是比较难理解的难点。   所谓瞬时性,就是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有瞬时对应的关系,每一瞬时的加速度只取决于这一瞬时的合外力。   也就是物体一旦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的作用,物体立即产生加速度;当合外力的方向、大小改变时,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大小也立即发生相应的改变;当物体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加速度也立即为零。   由此可知,力和加速度之间是瞬时对应的。   解这类问题要明确两种基本模型的特点:A. 轻绳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可以突变,成为零或者别的值。B. 轻弹簧(或者橡皮绳)需要较长的形变恢复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不能突变,大小方向均不变。   例题: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小球m在水平细绳OA和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弹簧OB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将绳子OA剪断,问剪断瞬间小球m的加速度大小、方向如何?   除了优质例题,于冲老师还会灵活更换题目条件,抓住题目的可变性,从多个维度入手,让同学们进行有效刷题。   改变条件后:若将弹簧换成细绳,如图所示,在剪断水平细绳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又会怎样呢?   解析:将上图水平绳剪断瞬间,斜拉绳的拉力发生突变,小球受力如下图所示,小球沿绳方向合力为零   ,小球所受合力   ,方向垂直斜绳向下。   这其实是在冲哥影响下总结提炼的,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听下冲哥的免费试听课,还有超多讲义可以自取哈哈哈,先放传送门然后听我继续讲 ↓不想听的同学们建议直接奔向冲哥知乎营销平台   以电源的功率和效率为例:   如何在图象中求解电源的输出功率和效率   (1)分析图象问题时,一定要明确图线的含义,即要确定两坐标轴表示的物理意义。   (2)对闭合电路的U-I图象,图线上每一点纵、横坐标的乘积为电源的输出功率;纯电阻电路的图线上每一点纵、横坐标的比值为此时外电路的电阻。   (3)注意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与电源效率的区别,输出功率增大时,效率不一定增大,当R=r时,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而效率仅为50%。   这一部分也就是冲哥讲解原理的最后一步,比如圆周运动问题。   结合冲哥讲的比较好的物理学习方法以及个人整合,部分总结如下。   如图所示,一条长为L的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拴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将它置于一方向水平向右,场强为正的匀强电场中,已知当细线离开竖直位置偏角α时,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模型重点   误区排查   模型演练   极值法   极限思维法   另外,因为于冲老师本身讲课的思维严谨,所以在跟他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吸收课堂所讲之外,其他地方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一些影响。   就像做题的思维方面。   用“Pt”等效代换变力功   用机械能增量等效代换变力功   整体法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   整体思维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的有机组合。灵活运用整体思维可以把物理问题变繁为简、变难为易。   当我们遇到未知量的个数比方程个数多时,看方程特点,是否可以构造未知量的整体当作一个新的未知量,从而求解另一个未知量。   这么说吧,至少我迄今为止没有见过第二位老师能做到像于冲老师这样,真的是很用心的在照顾不同基础的同学们,尤其对物理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们格外友好。   文中只是就个人学习体验,以及于冲老师课程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点分享给大家,当然课程的详尽程度以及价值绝对不仅如此。   至于冲哥的课于你而言究竟有没有真正的价值,那也得听了才知道。知乎营销平台   希望看完本篇的你能找到合适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看到这里的同学们绝对是想认真学物理的同学们啊,   点赞收藏走一波!物理90随你做!
高中物理如何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中物理如何学?高中物理如何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wisdombay.com.cn/post/327.html发布于:202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