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一物理寒假作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开始刹车. v1t1+(t-t1)v1/2=x 代入数据解得:t1=6 s 所以x1=v1t1=60 m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一物理寒假作业试题

2、高一物理寒假作业

3、高一物理寒假作业(精选3篇)

  【简介】感谢网友“糖拌番茄”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寒假作业试题(共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试题   1.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则说明.A.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B.这个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C.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90   D.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90   解析 由功的表达式W=Flcos 知,只有当90时,cos 0,力对物体做负功,此力阻碍物体的运动,故A、C对.   答案 AC   2.如图所示,汽车在拱形桥上由A匀速率运动到B,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牵引力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等   B.牵引力和重力做的总功大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C.合外力对汽车不做功   D.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会变化   解析 牵引力和重力做的总功与摩擦力做的功的代数和为零,A、B错误;因汽车做匀速率运动,动能增量为零,故合外力对汽车不做功,C正确;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与重力方向的分速度的乘积,故瞬时功率会变化,D正确.   答案 CD   3.用起重机提升货物,货物上升过程中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t=3 s到t=5 s内,重力对货物做的功为W1、绳索拉力对货物做的功为W2、货物所受合力做的功为W3,则().图A.W10 B.W20 C.W20 D.W30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货物一直向上运动,根据功的定义式可得:重力做负功,拉力做正功,即W10,W20,A、B错误,C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合力做的功W3=0-mv2,v=2 m/s,即W30,D正确.   答案 CD   4.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在前t秒内重力对它做功的平均功率及在t秒末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P分别为().   A.=mg2t2,P=mg2t2 B.=mg2t2,P=mg2t2   C.=mg2t,P=mg2t D.=mg2t,P=2mg2t   解析 前t秒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mg2t;t秒末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P=Fv=mggt=mg2t,故C正确.   答案 C   5.如图所示,通过一动滑轮提升质量m=1 kg的物体,竖直向上拉绳子,使物体由静止开始以5 m/s2的加速度上升,不计动滑轮及绳子的质量和摩擦,则拉力F在1 s末的瞬时功率为(取g=10 m/s2)().图A.75 W B.25 W C.12.5 W D.37.5 W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F-mg=ma,得F=7.5 N.1 s末物体的速度为v1=at=5 m/s,力F作用点的速度v2=2v1=10 m/s,则拉力F在1 s末的瞬时功率为P=Fv2=75 W.故A正确.   答案 A   .用铁锤把小铁钉钉入木板,设木板对钉子的阻力与钉进木板的深度成正比,已知铁锤第一次将钉子钉进d,如果铁锤第二次敲钉子时对钉子做的功与第一次相同,那么,第二次钉子进入木板的深度是()   A.(-1) d B.(-1)d   C.d D.d   解析 在将钉子钉入木板的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阻力成正比地增加,这属于变力做功问题,由于力与位移成正比,可求出力对位移的.平均值,将变力转化为恒力来处理.   根据题意可得   第一次做功:W=F1d=d.   第二次做功:W=F2d=d.   联立解得d=(-1)d.   答案 B   7.完全相同的两辆汽车,都拖着完全相同的拖车以相同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齐头并进,某一时刻两拖车同时与汽车脱离之后,甲汽车保持原来的牵引力继续前进,乙汽车保持原来的功率继续前进,则一段时间后(假设均未达到最大功率)().   A.甲车超前,乙车落后   B.乙车超前,甲车落后   C.它们仍齐头并进   D.甲车先超过乙车,后乙车又超过甲车   解析 拖车与汽车脱离之前,牵引力大小等于摩擦力,脱离之后,汽车受到的摩擦力f减小,因为甲汽车的牵引力F保持不变,所以其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而乙汽车保持原来的功率不变做加速运动,根据P=Fv可知,其牵引力会随其速度的逐渐增大而减小,其加速度大小会从a=逐渐减小,可见,甲车的速度较大,甲车超前,乙车落后.   答案 A.如图所示,位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1作用下,做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若作用力变为斜向上的恒力F2,物体做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且F1与F2功率相同.则可能有().   图   A.F2=F1 v1v2 B.F2=F1 v1F1 v1v2 D.F2F1时,有v1v2、v1   以上就是高一物理寒假作业试题,更多精彩请进入高中频道。   物理寒假作业试题精选   流体的阻力   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物体在流体中流动时,要受到流体的阻力,阻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流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在空气中运动,要受到空气的阻力。轮船、潜艇在水面或水下时,要受到水的`阻力。鱼在水中游动,都要受到水的阻力。那么,流体的阻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我们可以发现如下的一些日常现象:快速骑自行车时,就好像是逆风而行,我们就会感到空气的阻力。而且速度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越来越大;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凭借着降落伞较大的横截面积获得较大的空气阻力,得以比较缓慢地降落。   为了减小阻力,小轿车、赛车、飞机以及轮船的水下部分,外形都采用流线型。   问题:   ⑴通过刚才的阅读,你可以归纳出流体的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⑵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请举一个例子。   ⑶假设小雨滴下落过程中重力不变,借助以上你对流体阻力的认识,在小雨滴从云层落到地面的过程中,以下对其运动描述正确的是(不考虑风速影响)( )   A.运动越来越快   B.运动先越来越快,后越来越慢   C.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D.运动先越来越快,后快慢保持不变   一、选择题(第1、2、3题为单项选择题;第4题为多选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 )   A.,自来水管管壁上出现小水珠 B.初冬,河面开始结冰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 D.早晨,室外大雾弥漫   2、下列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   A.太阳从东方升起 B.月亮躲进云里   C.客车里的乘客认为司机是静止的 D.飞机里的飞行员看到大地在运动   3、对于龟兔赛跑的故事中的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太阳光在月亮的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B.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D.日食、月食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30分)   5、通过晾晒衣服,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___________、液体的_________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的大小有关。   6、某人坐在匀速行驶的船上,相对于人来说,小船是___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若小船相对地面的速度是2m/s,经过50s小船前进了__________m。   7、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40,此时该光束的反射角大小为_______当发现光斑S向左移动时,表明液面正在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   三、计算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8、一块大理石的石碑,其体积是30m3。为了测出整个石碑的质量,取一小块同样的大理石样品,用天平测出其质量是140g;用量筒测出其体积是50mL。求:   (1)这种大理石的密度;(2)这块石碑的总质量。   9、一个小瓶装满水时质量为32g,装满酒精时质量为28g,则这个小瓶的质量和容积各是多少?(酒精=0.8103kg/m3)   10、一架飞机的速度是声音速度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水平方向飞行。当你听到飞机在你头上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水平距离)的地方?(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人教版初二物理寒假作业试题   1.以相同方向和不同大小的力,作用于塑料尺的同一点,塑料尺弯曲的程度不同,此现象表明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 ( )   A.作用点 B.方向 C.作用时间 D.大小   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用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里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棉,海棉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3.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 )   A.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B.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用力把铅球推出   4.北京奥运游泳场馆水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它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棒在手上轻若鸿毛;它可以被拉神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列;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此外,即便是冰雹撞击薄膜的.巨响也不能传递到场馆之内。关于这种建筑材料说法错误的是 ( )   A.密度小 B.熔点高 C. 分子间无斥力 D.隔音性较强   5.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万川不入海 B.物体没有质量   C.人一跳起来就会离 开地球 D.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   6.对密度定义式 的下列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7.关于能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挂在屋顶的电灯具有重力势能 B.太阳的光具有光能   C.正在行驶的火车具有动能 D.挂在墙上的弹弓具有弹性势能   8.运载火箭在发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   A.点火前火箭竖直立在发射台上时,只受重力作用   B.点火后火箭升空时,受到重力和向上推力的作用   C.点火后火箭升空时,只受重力作用   D.点火后火箭升空时,只受向上推力的作用   高二物理寒假作业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到6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7到10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一个物体在8N的合外力作用下,产生4m/s2的加速度,它受16N的合外力作用时的加速度是   A. 1m/s2 B. 2m/s2 C. 4m/s2 D. 8m/s2   2.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 重力 B. 动能 C. 质量 D. 时间   3.如图,正方形区域ABCD中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粒子(不计重力)以一定速度从AB边的中点M沿既垂直于AB边又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磁场,正好从AD边的中点N射出.若将磁感应强度B变为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则这个粒子射出磁场的位置是()   A.A点 B.ND之间的某一点   C.CD之间的某一点 D.BC之间的某一点   4.医生做某些特殊手术时,利用电磁血流计来监测通过动脉的血流速度。电磁血流计由一对电极a和b以及一对磁极N和S构成,磁极间的磁场是均匀的。使用时,两电极a、b均与血管壁接触,两触点的连线、磁场方向和血流速度方向两两垂直 ,如图所示。由于血液中的正负离子随血液一起在磁场中运动,电极a、b之间会有微小电势差。在达到平衡时,血管内部的电场可看作是匀强电场,血液中的离子所受的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为零。在某次监测中,两触点间的距离为3.0 mm,血管壁的厚度可忽略,两触点间的电势差为160 V,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0.040 T。则血流速度的近似值和电极a、b的正负为()   A.1.3 m/s,a正、b负B.2.7 m/s,a正、b负   C.1.3 m/s,a负、b正D.2.7 m/s,a负、b正   5.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于1932年发明的回旋加速器,应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特点,能使粒子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经过电场的多次加速获得较大的能量,使人类在获得较高能量的带电粒子方面前进了一步。如图所示为一种改进后的回旋加速器示意图,其中盒缝间的加速电场场强大小恒定,且被限制在A、C板间,带电粒子从P0处静止释放,并沿电场线方向射入加速电场,经加速后再进入D形盒中的匀强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对于这种改进后的回旋加速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电粒子每运动一周被加速一次   B.P1P2=P2P3   C.加速粒子的最大速度与D形盒的尺寸无关   D.加速电场方向需要做周期性的变化   6.如图所示,为一圆形区域的匀强磁场,在O点处有一放射源,沿半径方向射出速率为v的不同带电粒子,其中带电粒子1从A点飞出磁场,带电粒子2从B点飞出磁场,不考虑带电粒子的重力,则()   A.带电粒子1的比荷与带电粒子2的比荷的比为3∶1   B.带电粒子1的比荷与带电粒子2的比荷的比为3∶1   C.带电粒子1与带电粒子2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的比为2∶1   D.带电粒子1与带电粒子2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的比为1∶2   7.如左图所示,两根光滑平行导轨水平放置,间距为L,其间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垂直于导轨水平对称放置一根均匀金属棒。从 t=0时刻起,棒上有如右图所示的持续交变电流I,周期为T,最大值为Im,左图中I所示方向为电 流正方向。则金属棒()   A.一直向右移动   B.速度 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C.受到 的安培力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D.受到的'安培力在一个周期内做正功   8.如图所示,虚线上方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群电子以不同速率v从边界上的P点以相同的方向射入磁场.其中某一速率v0的电子从Q点射出.已知电子入射方向与边界夹角为,则由以上条件可判断( )   A.该匀强磁场的方向是垂直纸面向里   B.所有电子在磁场中的轨迹相同   C.速率大于v0的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长   D.所有电子的速度方向都改变了2   9.如图所示,两金属板间有水平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和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一带正电、质量为m的小球垂直于电场和磁场方向从O点以速度v0飞入此区域,恰好能沿直线从P点飞出此区域。如果只将电场方向改为竖直向上,则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经时间t1从板间的右端a点飞出,a与P间的距离为y 1;如果同时撤去电场和磁场,小球加速度大小为a2,经时间t2从板间的右端b点以速度v飞出,b与P间的距离为y2。a、b两点在图中未标出,则一定有()[   A.v0   10.质谱仪是测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一种仪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带电粒子(不计重力)经同一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同一匀强磁场做圆周运动,然后利用相关规律计算出带电粒子质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虚线为某粒子运动轨迹,由图可知()   A.此粒子带负电   B.下极板S2比上极板S1电势高   C.若只增大加速电压U的值,则半径r变大   D.若只增大入射粒子的质量,则半径r变大   第Ⅱ卷 (共40分)   二、实验题(本题5个小题,每道小题 2分,共10分)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用电压表V、电阻箱R、定值电阻R0、开关S和若干导线测定某电池组的电动势.   (1)在图甲中,根据图乙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成完整的实验电路.   (2)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阻值R,读出电压表V相应示数U.该学习小组测出大量数据,分析筛选出如表所示的R、U数据,并计算相应的1R与1U的值.请用表中数据在图丙坐标纸上描点,并作出1U-1R图线.   R/16671.450.033.325.020.0   U/V7.75.44.5[来源:Z,xx,k.Com]3.62.92.5   IR(10-2 -1)   0.601.402.003.004.005.00   IU/V -1   0.130.190.220.280.340.40   (3)从图线中可求得待测电池组的电动势E=______V.   (4)根据该小组设计的实验电路,会存在系统误差,试分析测得的电动势比实际电动势偏________(填大或小).   (5)若要测该电池组的内阻,应知道定值电阻的阻值,用多用表测量该 定值电阻的表盘指针如图丁所示,欧姆挡位如图戊所示,则知定值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   三、计算题。(其中12题14分,13题16分)   12.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导体棒MN两端分别放在两个固定的光滑圆形导轨上,两导轨平行且间距为L,导轨处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当导体 棒中通一自右向左的电流I时,导体棒静止在与竖直方向成37角的导轨上,取sin 37=0.6,cos 37=0.8,求:   (1)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2)每个圆导轨对导体棒的支持力大小FN.   13.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xOy位于竖直平面内,在- m0的区域内有磁感应强度大小B=4.010-4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条形匀强磁场,其左边界与x轴交于P点;在x0的区域内有电场强度大小E=4 N/C、方向沿y轴正方向的条形匀强电场,其宽度d=2 m。一质量m=6.410-27kg、电荷量q=-3.210-19C的带电粒子从P点以速度v=4104 m/s,沿与x轴正方向成=60角射入磁场,经磁场、电场偏转后,最终通过x轴上的Q点(图中未标出),不计粒子重力。求:   (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   (2)当电场左边界与y轴重合时Q点的横坐标。   九年级物理寒假作业试题精选   一、选择题(153=45分)   1.在温度一定时,要使一段铜丝的电阻变大,下面的措施可行的是 ( )   A.将铜丝对折后使用 B.使通过铜丝的电流变小   C.将铜丝去掉一段 D.将铜丝均匀拉长   2.关于公式:R=U/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导体电阻的大小由电压决定   B. 导体电阻的大小由电压、电流共同决定   C. 导体的电阻,可以用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表示   D.导体中电流为零时,导体电阻是零   3.如图1所示滑动变阻器,将其接入电路,使滑片P向B端滑动时,使其连入的电阻变大,应选择的接线柱是 ( )   A.C和A B.C和B C.D和B D.A和B   4.R1和R2是阻值大小不同的两个电阻,且R1   A B C D   5.如图2所示电路,电流表示数I ,电压表示数为U ,则 ( )   6.如3图电路,将R1=10欧的电阻接在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上,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3安,若在电路中再串联一个阻值为20欧的电阻R2,则通过R2的电流为 ( )   A.0.3安 B.0.6安 C.0.1安 D.无法判断   7.如图4所示电路中,电阻R1是10欧,电阻R2是20 欧,电源电压6伏,电流表、电压表接线如图,某同学将电阻R2取下,换上另一个5欧的电阻接在原来R2处,闭合开关S,电路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电流表超过量程,电压表示数与原来相同 B.电压表超过量程,电流表示数与原来相同   C.电流表、电压表都超过量程 D.电流表示数变大,但不超过量程,电压表超过量程   8.如图5所示电路,RI=10欧,R2=5欧,开关S打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6安,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 ( )   A.0.6安 B.1.1安 C.1.8安 D.0.4安   9.如图6所示电路,电压表V1和V2完全相同,都有3伏和15伏两个量程,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的角度相同,则( )   A.R1:R2 = 1:4   B.R1:R2 = 4:1   C.R1:R2 = 1:5   D.R1:R2 = 5:1   10.如图7所示电路,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b端滑动时,( )   A.电流表A1示数变大,A2示数变小,电压表V示数不变   B.电流表A1示数变小,A2示数变小,电压表V示数变大   C.电流表A1示数变小,A2示数变小,电压表V示数不变   D.电流表A1示数变大,A2示数变大,电压表V示数变小   11.如图8所示的四个电路中,不属于串联电路的是 ( )   12.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1后,L1和L2正常发光;若再闭合开关S2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   A.L1、L2都亮 B.L1、L2都不亮,电路短路   C.L1亮,L2不亮 D.电路断路   13.滑动变阻器能够改变电阻,主要靠改变导线的 ( )   A.粗细 B.接线柱 C.长度 D.温度   14.导体两端电压是10伏,通过的电流2安,这段导体的电阻是 ( )   A.20欧 B.10欧 C.5欧 D.0.2欧   15.需要多少个10欧的电阻来组成一个2欧和5欧的电阻 ( )   A.1个 B.3个 C.5个 D.7个   选择题答案写入下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2分)   1.完成下列换算:   ⑴500A= mA= A。   ⑵11kV= V= mV。   2.在如图12甲所示的.手电筒实物图中,按钮起着 的作用,两节干电池组的作用是 ,小灯泡的作用是 ,而金属外壳和弹簧起着 的作用,组成串联电路。   3.某同学用电流表测电流,若他试触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到了右边没有刻度的地方,这可能是因为他选用了电流表的 量程,也可能是把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跟 直接相连了。   4.一个导体两端电压为6伏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3安,导体的电阻是________欧, 导体两端电压为3伏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是_______安, 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是_______欧, 通过导体的电流是_______安。   5.已知R1=6欧,R2=4欧,则这两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____欧, 并联后的总电阻是 欧。   6.电阻R1、R2串联在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分别用U1、U2表示,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用I1、I2表示,已知,R1R2, 则I1_______I2 , U1 U2(填、或=)。   7.如图13所示电路,R1=2欧,R2=4欧,电源电压6伏,闭合开关S,通过R1的电流为__________安, 电压表示数是__________伏。   8.如图14所示电路,R1=20欧,电流表A1的读数为0.4安,闭合开关S,电流表A2的读数为0.6安,电源电压为_________伏, R2的阻值是___________欧。   图13 图14   三.实验题(18分)   1.(6分)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器材如图,其中1、3为锰铜丝,2、4为镍铬丝,它们中的第3根横截面积为2S,其它几根横截面积为S。   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应将导线______和导线_____先后接入电路A、B两点间。   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将导线______和导线_____先后接入电路A、B两点间。   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应将导线1和导线_____先后接入电路A、B两点间。   2.(6分)在方框中画出灯泡L1和灯泡L2并联,电流表测灯泡L1电流的电路图,并在图15上连接实物图.   10、下图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   ⑴在图中的圆圈内填入电流表、电压表的符号;   ⑵某同学规范操作,正确测量,测得3组实验数据分别是:U1 = 2.4V,I1 = 0.20A;U2 = 4.5V,I2 = 0.38A;U3 = 6.0V,I3 = 0.50A。请你在虚线框内为他设计一个表格,并把这些数据正确填写在你设计的表格内。   ⑶、根据表格中数据,请你算出待测电阻Rx 。   ⑷、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一个结论是:   四.计算题 (第2、3小题选做一题)   1、(7分)把电阻R1和R2串联后接到电压为12伏的电路上时,通过R1的电流为0.3安,R2两端的电压为4.5伏。若将R1和R2并联后接到同一电路上,求:   (1)并联后电路的总电阻为多少?   (2)通过R1、R2的电流各是多少?   2、(8分)灯泡L1上标有80 0.1A,灯泡L2上标有20 0.2A。将它们并联接在某电源两端,在不损坏灯泡的情况下,恰使其中的一只小灯泡正常发光。求:   (1)电源电压是多大?   (2)此时干路电流是多大?   3、有一只标有24V 0.8A字样的电灯,把它接在36V的电源上若能正常使用,需要 联一个多大的电阻?(8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B.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表现出来的保持原来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C.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   D.物体受力大时惯性大,受力小时惯性小,不受力作用时无惯性   2.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下落.在小球下落的这一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   B.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加速度方向先向下后向上   C.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3.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台电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脑所受重力与电脑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电脑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电脑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电脑所受重力与桌面对电脑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电脑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电脑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根据你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可能受滑动摩擦力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作用   B.枪膛中的子弹的加速度约为105m/s2,射出的速度可达1000m/s左右,所以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就越大   C.高速行驶的火车很难停下来,所以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D.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5.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5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 )   A.5N,0 B.0,5N C.10N,5N D.5N ,5N   6.两个共点力Fl、F2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则   A.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 B.F1、F2同时增加10 N,F也增加10 N   C.F1增加10 N,F2减少10 N,F一定不变 D.若F1、F2中的一个增大,F不一定增大   二、实验题   7.某同学尝试用橡皮筋等器材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两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与细绳连接,结点为O,细绳下挂一重物,两橡皮筋的另一端也都连有细绳.实验时,先将一条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细绳固定在墙上的钉子A上,另一条橡皮筋任其下垂,如图甲所示;再将另一条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细绳也固定在墙上的钉子B上,如图乙所示.   ①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__.   a.两橡皮筋的另一端连接的细绳a、b长度要相同 b.要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要测量图甲和图乙中橡皮筋的长度 d.要记录图甲中结点O的位置及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 e.要记录图乙中结点O的位置及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   ②对该实验“两条相同的橡皮筋”的要求的理解正确的为________.   a.橡皮筋的材料和原长相同即可 b.橡皮筋的材料和粗细相同即可   c.橡皮筋的材料、原长和粗细均要相同   8.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是50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1个计数点,在该点下标明A,第6个点下标明B,第11个点下标明C,第16个点下标明D,第21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测得AC长为14.56cm,CD长为11.15cm,DE长为13.73cm.   (1)A.C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   (2)由以上数据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 ,AB的距离应为 c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   9.有一个质点沿x轴做单向运动,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   t/s 0 1 2 3 4 5 6 7 8 9   x/m 2 4 6 8 10 12 16 17 20 24   求:(1)质点在前5s内的位移; (2)质点在第6s内的路程.   10.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产生明显的滑动痕迹,即通常所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推算出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   (1)若某汽车刹车后至停止的加速度大小为7m/ ,刹车线长为14m.求:   ①该汽车刹车前的初始速度 的大小. ②该汽车从刹车至停下来所用时间t.   (2)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km/h,一次一辆飞驰的卡车紧急刹车后,经t=1.5s停止,量得路面刹车线长9m,问这车是否违章?(假定刹车后卡车做匀减速运动)   11.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ac和bc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 和 ,则ac绳和bc绳中的拉力分别是多少?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答案人教版   第1页   1-4CBBC   11.(1)ABC(2)不能合力为,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每空2分)   12.(1)0.1(2)0.4(3)0.14(4)0.1(每空2分)   第2页   1-4CDBA   13.解:(1)前1s时间内的加速度   3分   (2)1s到4s时间内的加速度,2分   1s到4s时间内的位移   3分   (3)前1s时间内的位移,2分   4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分   14.解:(1)重物受力如图。1分   将力分解,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有   水平方向上①2分   竖直方向上②2分   联立两式,代入数据解得两根绳AC和BC上的拉力分别为   4分   (2)由①式知,若AC绳的拉力为150N,则BC绳上的拉力将达到,   超过了其100N的承受能力。2分   当BC绳的拉力时,重物的重力为   2分   所以为了不使绳子被拉断,重物的重力不应超过115.5N。1分   第3页   1BD2BCD   15.解:推木箱匀速前进时,木箱受力如图1。1分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有   Fcos37°=Ff12分   FN1=mg+Fsin37°2分   而Ff1=μFN11分   解以上三式得木箱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μ=0.172分   拉木箱前进时,木箱受力如图2。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cos37°-Ff2=ma2分   FN2+Fsin37°=mg2分   而Ff2=μFN21分   解此三式得木箱的加速度   a=0.56m/s22分   第4页   1-4DBBC   5.(1)甲 甲方案中摩擦力较小 (2)4.8m/s2 乙 (3)BC   6.(1)(2)(3)   第5页   1-4BBCDABD   5.⑴设土星质量为M0,颗粒质量为m,颗粒距土星中心距离为r,线速度为v,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解得:   对于A、B:和得:或   ⑵设颗粒绕土星作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则:   对于A、B两颗粒分别有:和   得:或或   6.(1)初始时物体动能,到达B点时的动能。   由A到B过程中,外力做功,   由动能定理,(动能定理列对的共得2分,下同)   得。   (2)如图所示,设滑块上升到D点时速度为0,所走距离为s1。   到达D点滑块动能为,   由B到D的过程中,外力做功为   ,   由动能定理,   求得。   由知,滑块不能静止在D点,将继续向下运动。   设滑块最终停在水平轨道上的E点,BE间距离设为s2。   到E点时滑块动能为由D到E的过程中,外力做功为,   由动能定理,   求得。   第6页   1-2ACDBCD   3设小球从圆弧顶点以速度抛出,经过时间秒垂直落在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如图所示,则:   或..(1分)   ......   ....(1分)   或..   mg≤.......(1分)   即:或..........   所以,当斜面角满足或时,其设计是可行的.   当小球在斜面上运动到与圆弧顶端等高位置A点时,小球的速度为.   设此时小球下落高度为,根据动能定理,   ..............   所以,小球下滑的高度距斜面底端   或...............   第7页   1-4CBDA   5(1)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差都相等(2)2.64   (3)12.6图略;(4)打下A点时,小车的速度   6,5N,AD,BCl;   7,0,ma   第8页   1-4BCAC   5   6A绳拉力80N;B绳拉力100N   第9页   1-4ACD;AD;BC;CD;   5   第10页   1   2   3   4   5   ACD   BC   BD   AC   C   6200m、10s   71×10N、20m/s   第11页   1   2   3   4   5   CD   ABC   C   C   B   6角速度为ω,线速度为v;   长春角速度为ω,线速度为v   则ω=ω   由于r>r,v=ωr   则v>v   7(1)由h=1/2gt得t=√2h/g=2s   (2)由x=vt得x=30m   第12页   1-4ACDA   5(1)600N   (2)840N   (3)以3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或3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   6解:解析 (1)因OB绳处于竖直方向,所以B球处于平衡状态,AB绳上的拉力为零,OB绳对小球的拉力FOB=mg.   (2)A球在重力mg、水平拉力F和OA绳的`拉力FOA三力作用下平衡,所以OA绳对小球的拉力FOA==2mg.   (3)作用力F=mgtan60°=mg.   答案 (1)mg (2)2mg (3)mg   第13页   1-4DCBBC   5解:①受力如图,竖直方向受力平衡   得FN=17N   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②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a=0.3m/s2   5s内的位移为:   第14页   1-4DCBCADBC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F=30N,μ=0.5   第15页   1.D2.C3.B   4.(1)AD(2)F′   解析 (1)同一次实验中,为保证作用效果相同,必须将结点O拉至同一位置,故A选项正确;计算合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不必选用特殊角,故B选项错误;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实验误差增大,故C选项错误;做实验时,必须使分力与合力在同一平面内,故D选项正确.   (2)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直接拉橡皮条的拉力方向一定沿AO方向,而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AO的方向可能有偏差.   5.答案:(10分)⑴D⑵丙,C⑶,(4)0.46   (4)解析:s4-s1=3aT2   a==m/s2=0.46m/s2.   第16页   1.A2.C3.A   4.如图所示,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所以绳的拉力F1=F2=100N,   柱顶所受压力大小F=2F1cos30°   得F=100N,   5答案 (1)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 6m/s(2)5.6m/s2   解析 (1)以伞和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开始时速度较小,空气阻力F小于重力G,v增大,F随之增大,合力F合减小,做加速度a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当v足够大,使F=G时,F合=0,a=0,开始做匀速运动,此时的速度为收尾速度,设为vm.   由F=kv=G,   得vm===6m/s.   (2)当v=4m/sF=kv2,   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得a=g-=10m/s2-m/s2≈5.6m/s2.   第17页   1.C2.BC3.ABD   14.解:(1)由v=v0+at,甲车停止运动的时间t1=2s   (2)时间t1内,甲车的位移x甲=(v+v0)t1/2=10m   乙车的位移x乙=v0t1=20m   两车相距Δx=30m   (3)相遇时间t2=(x0+x甲)/v0=5s   第18页   1.AB2.CD3.AD   4解:(1)以冰车及小明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①   ②   由①②得5m/s   (2)冰车匀加速运动过程中有   ③   冰车自由滑行时有   ④   ⑤   又⑥   由③④⑤⑥得50m   注:计算题其他解法正确均按步骤给分。   1.AC 2.A 3.D 4.B 5.C 6.ABC 7.BD 8.D 9.C 10.BCD 11.B 12.D 13.BC 14.B 15.BC   16.解析:设甲、丙两地距离为2l,汽车通过甲、乙两地的时间为t1,通过乙、丙两地的时间为t2.   甲到乙是匀加速运动, 由x=v0+v/2?t得   t1=l(v甲+v乙)/2=2l/v乙. 从乙到丙也是匀加速运动,   由x=v0+v/2?t得   t2=l/(v乙+v丙)/2=2l/v乙+v丙   所以v甲丙=2l/t1+t2=v乙(v乙+v丙)/2v乙+v丙=45 km/h. 答案:45 km/h   17.解析:人从C到B用时t=30/3s=10 s,这一时间内汽车由A到B且停在B点,设车从A经t1,开始刹车. v1t1+(t-t1)v1/2=x 代入数据解得:t1=6 s 所以x1=v1t1=60 m,   a=v1/2(x-x1)=10/4m/s2=2.5 m/s2. 答案:60 m 2.5 m/s2   18.解析:设甲从离接力区13.5 m处到赶上乙所用时间为t,乙从开始起跑到被甲追上,跑的路程为x,甲、乙二人所用时间相等. 对甲:13.5+x/v=t   对乙:x=1/2at2,且v=at=9 m/s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a=3 m/s2 t=3 s x=13.5 m 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 L-x=20 m-13.5 m=6.5 m. 答案:(1)3 m/s2 (2)6.5 m 19.无   20.解析:(1)由v-t图象可知,物块在6 s~9 s内做匀速运动,由F-t图象知,6 s~9 s的推力F3=4 N, 故Ff=F3=4 N.   (2)由v-t图象可知,3 s~6 s内做匀加速运动, 由a=v-v0/t得a=2 m/s2.   (3)在3 s~6 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2-Ff=ma,且Ff=μFN=μmg 由以上各式求得:m=1 kg,μ=0.4.   答案:(1)4 N (2)2 m/s2 (3)0.4   21.【详解】设轿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司机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的`位移为x1,在刹车匀减速阶段的位移为x2,则 x1=vΔt ①(2分) -2ax2=0-v2 ②(4分) d=x1+x2 ③(2分) 联立①②③式得 v=20 m/s (2分)   即轿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 m/s   22.解析:(1)是;不相等.加速运动从0增到12 m/s;减速运动从12 m/s到0,变化量的大小一样,但所需时间不一样.   (2)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a2=vt-v0/t=3-9/1 m/s2=-6 m/s2.   设汽车经t′秒停止,t′=vt′-v0′/a2=0-3/-6 s=0.5 s. 总共经历的时间为10.5 s+0.5 s=11 s. (3)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a1=6-3/1 m/s2=3 m/s2,   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1=12-0/3 s=4 s, 匀减速的时间t2=0-12/-6 s=2 s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3=(t-t1-t2)=(11-4-2) s=5 s 则汽车总共运动的路程   s=v/2 t1+vt2+v2/t3=(12/2×4+12×5+12/2×2) m =96 m.   选择题:(1----10,4分)B BC AD D BCD AB D BD B AD 填空题:   12、甲 13、(1) 控制变量法   (2)木板倾角过大(或平衡摩擦力太过) 14、14.14N 10N   15.(1)60N 沿斜面向上 (2)4..4m/s2 16..2500N 17 没有   关于初二下册物理寒假作业试题   1.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受到的重力接近于( )   A.5N B.50N C.500N D.5000N   2.关于力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力就不存在 B.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马拉车匀速向前,同时车用同样的力向后拉马 D.仅空中下降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   3.2008年2月,我国南方许多地区遭遇了严重的雪灾,人们采取了许多防滑措施。下列各项中不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 )   A.在汽车轮胎上装上防滑链 B.在结冰的路面上铺上稻草   C.骑自行车时在车上安放些重物 D.行走时穿上底面花纹深的鞋   4.如图是运动员踢足球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踢足球时,球对脚没有作用力 B.足球在空中时受到脚的作用力   C.足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是由于惯性 D.脚对足球的力和足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5.若空气阻力不计,从手中抛出去的手榴弹,在空气中受到 ( )   A.空气和手的推力 B.手的推力 C.重力 D.空气和地球的吸引力   6.如图所示的圆台状容器内充满液体,将它倒置过来放在桌面上,跟原来相比较,容器底部受到的( )   A.压力不变,压强增大 B.压强不变,压力增大   C.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D.压强不变,压力变小   7.下列事例中,属于避免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C.汽车在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车距 D.跳远时,助跑能使运动员跳得更远   8.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抹些镁粉;而在单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单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C.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D.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9.一本物理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书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书的引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10.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   B.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虫子   C.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从而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天花板上也不会掉下来   D.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主要原因是水面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   1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轻质弹簧,所挂物体相同,重力均为100牛顿,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甲、乙的示数分别为( )   A.100N,200N B.0N,100N   C.100N,0N D.100N,100N   12.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若沿如图所示中的虚线截为相同两块后,再平叠在一起,则前后两次( )   A.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1∶2 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1∶1   C.密度之比为2∶1 D.受地面的支持力为1∶2   13.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大气压强是760mm汞柱,再向水银槽里注入水银,使水银面上升了3cm,那么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是( )   A.780mm B.760mm C.740mm D.无法确定   14.海宝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如图所示。点缀在上海街头的各种海宝中,有一座是材质均匀、实心的,其质量为3.0103kg,密度为1.5 103kg/m3,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m2,g=10N/kg,则( )   A.这座海宝的重量为3.0103N   B.这座海宝对地面的压力为3.0103N   C.这座海宝对地面的压强为3.0104Pa   D.这座海宝的体积为20m3   ★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答案人教版   ★ 高一寒假作业答案   ★ 高一物理上册复习试题解答   ★ 电流电压寒假作业试题   ★ 物理考试参考试题   ★ 高一寒假作业答案语文   ★ 八年级物理生物寒假作业答案   ★ 七年级数学的寒假作业试题节选   ★ 高一物理课件   ★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简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共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此,感谢网友“白猫有问题”投稿本文!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答案人教版   第1页   1-4CBBC   11.(1)ABC(2)不能合力为,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每空2分)   12.(1)0.1(2)0.4(3)0.14(4)0.1(每空2分)   第2页   1-4CDBA   13.解:(1)前1s时间内的加速度   3分   (2)1s到4s时间内的加速度,2分   1s到4s时间内的位移   3分   (3)前1s时间内的位移,2分   4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分   14.解:(1)重物受力如图。1分   将力分解,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有   水平方向上①2分   竖直方向上②2分   联立两式,代入数据解得两根绳AC和BC上的拉力分别为   4分   (2)由①式知,若AC绳的拉力为150N,则BC绳上的拉力将达到,   超过了其100N的承受能力。2分   当BC绳的拉力时,重物的重力为   2分   所以为了不使绳子被拉断,重物的重力不应超过115.5N。1分   第3页   1BD2BCD   15.解:推木箱匀速前进时,木箱受力如图1。1分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有   Fcos37°=Ff12分   FN1=mg+Fsin37°2分   而Ff1=μFN11分   解以上三式得木箱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μ=0.172分   拉木箱前进时,木箱受力如图2。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cos37°-Ff2=ma2分   FN2+Fsin37°=mg2分   而Ff2=μFN21分   解此三式得木箱的加速度   a=0.56m/s22分   第4页   1-4DBBC   5.(1)甲 甲方案中摩擦力较小 (2)4.8m/s2 乙 (3)BC   6.(1)(2)(3)   第5页   1-4BBCDABD   5.⑴设土星质量为M0,颗粒质量为m,颗粒距土星中心距离为r,线速度为v,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解得:   对于A、B:和得:或   ⑵设颗粒绕土星作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则:   对于A、B两颗粒分别有:和   得:或或   6.(1)初始时物体动能,到达B点时的动能。   由A到B过程中,外力做功,   由动能定理,(动能定理列对的共得2分,下同)   得。   (2)如图所示,设滑块上升到D点时速度为0,所走距离为s1。   到达D点滑块动能为,   由B到D的过程中,外力做功为   ,   由动能定理,   求得。   由知,滑块不能静止在D点,将继续向下运动。   设滑块最终停在水平轨道上的E点,BE间距离设为s2。   到E点时滑块动能为由D到E的过程中,外力做功为,   由动能定理,   求得。   第6页   1-2ACDBCD   3设小球从圆弧顶点以速度抛出,经过时间秒垂直落在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如图所示,则:   或..(1分)   ......   ....(1分)   或..   mg≤.......(1分)   即:或..........   所以,当斜面角满足或时,其设计是可行的.   当小球在斜面上运动到与圆弧顶端等高位置A点时,小球的速度为.   设此时小球下落高度为,根据动能定理,   ..............   所以,小球下滑的高度距斜面底端   或...............   第7页   1-4CBDA   5(1)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差都相等(2)2.64   (3)12.6图略;(4)打下A点时,小车的速度   6,5N,AD,BCl;   7,0,ma   第8页   1-4BCAC   5   6A绳拉力80N;B绳拉力100N   第9页   1-4ACD;AD;BC;CD;   5   第10页   1   2   3   4   5   ACD   BC   BD   AC   C   6200m、10s   71×10N、20m/s   第11页   1   2   3   4   5   CD   ABC   C   C   B   6角速度为ω,线速度为v;   长春角速度为ω,线速度为v   则ω=ω   由于r>r,v=ωr   则v>v   7(1)由h=1/2gt得t=√2h/g=2s   (2)由x=vt得x=30m   第12页   1-4ACDA   5(1)600N   (2)840N   (3)以3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或3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   6解:解析 (1)因OB绳处于竖直方向,所以B球处于平衡状态,AB绳上的拉力为零,OB绳对小球的拉力FOB=mg.   (2)A球在重力mg、水平拉力F和OA绳的`拉力FOA三力作用下平衡,所以OA绳对小球的拉力FOA==2mg.   (3)作用力F=mgtan60°=mg.   答案 (1)mg (2)2mg (3)mg   第13页   1-4DCBBC   5解:①受力如图,竖直方向受力平衡   得FN=17N   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②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a=0.3m/s2   5s内的位移为:   第14页   1-4DCBCADBC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F=30N,μ=0.5   第15页   1.D2.C3.B   4.(1)AD(2)F′   解析 (1)同一次实验中,为保证作用效果相同,必须将结点O拉至同一位置,故A选项正确;计算合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不必选用特殊角,故B选项错误;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实验误差增大,故C选项错误;做实验时,必须使分力与合力在同一平面内,故D选项正确.   (2)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直接拉橡皮条的拉力方向一定沿AO方向,而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AO的方向可能有偏差.   5.答案:(10分)⑴D⑵丙,C⑶,(4)0.46   (4)解析:s4-s1=3aT2   a==m/s2=0.46m/s2.   第16页   1.A2.C3.A   4.如图所示,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所以绳的拉力F1=F2=100N,   柱顶所受压力大小F=2F1cos30°   得F=100N,   5答案 (1)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 6m/s(2)5.6m/s2   解析 (1)以伞和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开始时速度较小,空气阻力F小于重力G,v增大,F随之增大,合力F合减小,做加速度a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当v足够大,使F=G时,F合=0,a=0,开始做匀速运动,此时的速度为收尾速度,设为vm.   由F=kv=G,   得vm===6m/s.   (2)当v=4m/sF=kv2,   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得a=g-=10m/s2-m/s2≈5.6m/s2.   第17页   1.C2.BC3.ABD   14.解:(1)由v=v0+at,甲车停止运动的时间t1=2s   (2)时间t1内,甲车的位移x甲=(v+v0)t1/2=10m   乙车的位移x乙=v0t1=20m   两车相距Δx=30m   (3)相遇时间t2=(x0+x甲)/v0=5s   第18页   1.AB2.CD3.AD   4解:(1)以冰车及小明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①   ②   由①②得5m/s   (2)冰车匀加速运动过程中有   ③   冰车自由滑行时有   ④   ⑤   又⑥   由③④⑤⑥得50m   注:计算题其他解法正确均按步骤给分。   1.AC 2.A 3.D 4.B 5.C 6.ABC 7.BD 8.D 9.C 10.BCD 11.B 12.D 13.BC 14.B 15.BC   16.解析:设甲、丙两地距离为2l,汽车通过甲、乙两地的时间为t1,通过乙、丙两地的时间为t2.   甲到乙是匀加速运动, 由x=v0+v/2?t得   t1=l(v甲+v乙)/2=2l/v乙. 从乙到丙也是匀加速运动,   由x=v0+v/2?t得   t2=l/(v乙+v丙)/2=2l/v乙+v丙   所以v甲丙=2l/t1+t2=v乙(v乙+v丙)/2v乙+v丙=45 km/h. 答案:45 km/h   17.解析:人从C到B用时t=30/3s=10 s,这一时间内汽车由A到B且停在B点,设车从A经t1,开始刹车. v1t1+(t-t1)v1/2=x 代入数据解得:t1=6 s 所以x1=v1t1=60 m,   a=v1/2(x-x1)=10/4m/s2=2.5 m/s2. 答案:60 m 2.5 m/s2   18.解析:设甲从离接力区13.5 m处到赶上乙所用时间为t,乙从开始起跑到被甲追上,跑的路程为x,甲、乙二人所用时间相等. 对甲:13.5+x/v=t   对乙:x=1/2at2,且v=at=9 m/s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a=3 m/s2 t=3 s x=13.5 m 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 L-x=20 m-13.5 m=6.5 m. 答案:(1)3 m/s2 (2)6.5 m 19.无   20.解析:(1)由v-t图象可知,物块在6 s~9 s内做匀速运动,由F-t图象知,6 s~9 s的推力F3=4 N, 故Ff=F3=4 N.   (2)由v-t图象可知,3 s~6 s内做匀加速运动, 由a=v-v0/t得a=2 m/s2.   (3)在3 s~6 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2-Ff=ma,且Ff=μFN=μmg 由以上各式求得:m=1 kg,μ=0.4.   答案:(1)4 N (2)2 m/s2 (3)0.4   21.【详解】设轿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司机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的`位移为x1,在刹车匀减速阶段的位移为x2,则 x1=vΔt ①(2分) -2ax2=0-v2 ②(4分) d=x1+x2 ③(2分) 联立①②③式得 v=20 m/s (2分)   即轿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 m/s   22.解析:(1)是;不相等.加速运动从0增到12 m/s;减速运动从12 m/s到0,变化量的大小一样,但所需时间不一样.   (2)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a2=vt-v0/t=3-9/1 m/s2=-6 m/s2.   设汽车经t′秒停止,t′=vt′-v0′/a2=0-3/-6 s=0.5 s. 总共经历的时间为10.5 s+0.5 s=11 s. (3)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a1=6-3/1 m/s2=3 m/s2,   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1=12-0/3 s=4 s, 匀减速的时间t2=0-12/-6 s=2 s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3=(t-t1-t2)=(11-4-2) s=5 s 则汽车总共运动的路程   s=v/2 t1+vt2+v2/t3=(12/2×4+12×5+12/2×2) m =96 m.   选择题:(1----10,4分)B BC AD D BCD AB D BD B AD 填空题:   12、甲 13、(1) 控制变量法   (2)木板倾角过大(或平衡摩擦力太过) 14、14.14N 10N   15.(1)60N 沿斜面向上 (2)4..4m/s2 16..2500N 17 没有   ★ 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 高一寒假作业答案   ★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 高一物理教材   ★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 高一物理习题   ★ 怎么学好高一物理   ★ 高一物理课件   ★ 高一物理试卷   ★ 高一物理教学课件  据知,寒假将至啦,同学们肯定是无比开心,只是在疯狂玩耍的同时,可不能忘了寒假作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一秘范文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Part10   1、接收、本身、白色、黑2、反射、漫3、红外线、红外线、4、红外线、红外线夜视仪、5、钙、杀菌、防伪6、D7、B8、A9、C10、A11、B   12、D13、(A、C)(D、F)14、焦点、焦点、平行光15、凸透镜、光屏、倒立、缩小16、倒立、放大、虚、大、平光镜、反射光线、镜头、凸透镜17、凸透镜、正立、放大、虚   1、D2、B3、A4、C5、A6、汽化、吸收、降低7、A   8、一致9、光的直线传播,运用V=S/T计算。10、(1)V=Abh=13.46.109=735.66m3   M=PV=1.29KG/M3735.66m3=949.0014KG(2)为了与白色球区分开。   Part11   1、D2、A3、B4、略5、C6、B7、C8、B9、C10、C   (11、12、13略)   Part12   1、缩小、变大2、C、投影仪3、实、小、照相4、>5、小于、正立、虚6、2010   7、B8、D9、D10、C11、A12、A13、C14、B15、D16、目、实、f   Part13   1、照相机、凸透镜、视网膜2、薄、远处、厚、近处3、厚、强、前、近处、远处、凹透镜、发散4、显微镜、望远镜5、凸透镜、目镜、物镜、实、投影仪、放大镜、虚   6、实、放大的、照相机、放大镜、扩大视角、野、外界因素7、大   8、A9、B10、C11、b12、D13、D14、B15、B16、A17、A   18、A19、B20、D21、D   Part14   1、右、712、2:33、左3.24、4.70.945、D6、A   7、B8、D9、C10、C11、A12、C13、越大、相等、正   20、(10分)从离地面80m的空中自由落下的一个小球,取g=10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小球落到地面上?   (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最后1s内的位移。   (3)下落一半高度时的速度。   21、(10分)观光电梯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上升,经过5s速度达到4m/s,接着匀速上升20s,然后以大小为1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并恰好停在最顶层,求:   (1)加速上升时的加速度大小;   (2)从开始减速到停止所需时间;   (3)整个过程中,电梯上升的总高度。   22、(8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交警发现从他旁边以v1=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立即前去追赶,经过t0=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a=2.5m/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vm=90km/h.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发动后最快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一   1、B、2.452、28.225.13、2.54、人、河岸5、运动6、地面、地面、椅背、车7、A8、c9、C10、C11、A12、D、13、B14、B   二   1、长、短2、每秒行驶5米3、6.2522.54、2505/35、路程、时间、V=s/t   6、0.4便于测量时间7、100min8、路程、时间、速度9、6.25m/s交接棒所用时间少10、8022.220.4511、86大于   12、(1)v=s/t=300m/5h=60km/h(2)v=s/t=300m/2.5h=120km/h   (3)t=t1—t2=5h—2.5h=2.5h   三   1、振动、空气、山间铃响马帮来2、不能、能3、快4、不相同、空气、耳朵   5、小于、波的、泡沫塑料屑在飞舞、在振动6、C7、C8、C   9、音调、音色、音调、响度10、频率、快慢、频率、高11、次数HZ20---20000HZ   12、强弱、振幅、振幅、大、远近13、分贝、90dB14、慢、低、大、大   15、音色、响度16、信息、能量17、C18、B19、C20、A   四   1、A2、C3、A4、A5、A6、C7、空气柱、空气柱、频率、空气   8、(1)能量(2)音色、   9、(1)无法正常交流(2)无法听音色(3)感受不到声音带来的信息   10、(1)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2)更好的接收声音(3)听诊器   五   1、36.4、=、体温计有缩口,水银不会回流   2、A:没有水平放置B:正C:接触了容器底D:没有接触液体   3、甲、38.538.5   4、(1)10(2)是、有固定的凝固点   5、放、低6、B7、B8、D9、C10、C   11、dacbe12、(1)温度保持不变、(2)温度继续上升、(3)图略   上面内容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开始刹车. v1t1+(t-t1)v1/2=x 代入数据解得:t1=6 s 所以x1=v1t1=60 m高一物理寒假作业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wisdombay.com.cn/post/1888.html发布于:202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