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鬼节是七月十四还是七月十五 7月14日和7月15哪个是鬼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鬼节是七月十四还是七月十五 7月14日和7月15哪个是鬼节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鬼节是七月十四还是七月十五 7月14日和7月15哪个是鬼节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鬼节是七月十四还是七月十五 7月14日和7月15哪个是鬼节、鬼节是七月十四还是七月十五 7月14日和7月15哪个是鬼节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导读目录:
1、7.14鬼节
2、鬼节是七月十四还是七月十五 7月14日和7月15哪个是鬼节
7.14鬼节 对于鬼节是7月14还是15的疑问,很多人都给予了一个答案,鬼节既是14也是15,因为不同的地方过鬼节的时间不一样,所以对于鬼节的节日时间也不一定,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7.14鬼节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农历7月14日半夜到7月15才是鬼节,又叫“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相传阴间地府的鬼门关大开,无数鬼魂涌到阳间度假,阳间便成为「它们」的散心地,可谓「阴气冲天」。每年鬼节期间,传统习俗?会预备祭品来安抚鬼魂的,祈望「它们」吃饱食醉及收了衣钱财物之后,安守本份不要在阳间搞事。 人性有分正邪善恶及七情六欲,鬼的心性也同人类无异。假若「它们」循规蹈矩故然是好,但当中有些带著妒气 戾气 怨气、霸气 邪气 杀气等不祥之气到来,而且更是冥顽不灵的那就麻烦了。鬼性难测,为免有不测之灾出现.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渡」以普遍超渡孤魂,恐防它们为祸社区,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每年夏历七月十五这这天,是中国传统中的重要节日——中元节,但是,“中元节”是中国道教的叫法;夏历七月十五这天,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民间则称之为“鬼节”。当然,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及其民间的鬼节,既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但是,这三节又有祭祀祖先和崇尚忠烈的共同文化内涵。盂兰节原意是敬贺和感恩的意思,最起源是公元前五世纪的印度。佛经《枷蓝经》中有这段记载:佛祖座下神通力最强的弟子,木莲,他的母亲生前作恶太多,死后堕入阿鼻无间地狱,受无间苦。木莲虽然神通力最强,却始终要看着母亲受苦,无能为力,便求助佛祖。佛祖指示要在七月十五这一天,让木莲宴请十方僧侣斋食,等十方僧侣为木莲的母亲诵经超度,也为骚扰木莲母亲的冤魂超度,让木莲母亲可以得到安宁。因为七月十五接近收获的季节,最重要也是一年中既不热也不冷的时候,所以最适合超度游离的冤魂。 七月十五,鬼节前后三天,家里一旦丢了东西,就不能找了。 这规矩,是老街大油商海爷府上的大奶奶立下的。 照大奶奶的说法,鬼节那几天,到处都是鬼,鬼看见喜欢的玩意儿,顺手就拿去玩两天。人若是找急了,东喊西叫的,鬼会不好意思,一不高兴,就把东西给毁了。人生苦短,干吗要跟鬼过不去? 往常的鬼节,府上也就丢个盆啊勺啊,或者斧子剪刀的,且鬼节一过,大多还都找着了。可这一次太蹊跷了,竟然丢了个活生生的大姑娘! 姑娘名叫小翠,是大奶奶的贴身丫头,平日里,她伺候大奶奶的起居,比伺候亲娘还细致。 大奶奶吸水烟,烟丝是从南方运来的,用青纸包着,胭脂盒般大小。打开一闻,三步开外有奇香,据说京城老佛爷最爱这个。 这烟易潮,潮了还不能暴晒,否则会走味。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在特制的铁板上,用火来炕干,边炕边用食指快速拨动。小翠每炕一回烟,指尖都有个亮晶晶的小水泡。 小翠失踪那天,随大奶奶到街上闲逛,大奶奶看街边金灿灿的炸香干很诱人,忍不住尝了两串,谁料不久便觉得肚子疼。大奶奶急匆匆去了茅房,便让小翠在外面守着,等大奶奶出来一瞧,小翠就不见了。 丢了小翠,大奶奶那真是跟掉了魂儿似的,茶饭不思,连水烟也不吸了。老爷怕大奶奶急出病来,派人四下寻找,可找了几天也没音信。 大奶奶叹道:“别找了,一定被哪个冤鬼借去了,你找太急,鬼会伤着小翠的……”大奶奶这话一下子让人想起头两天的怪事儿。 那天,因为觉得阴气重,大奶奶请了一副刚开过光的念珠,从小翠手里接过来线竟断了,珠子掉了一地。 大奶奶宽慰小翠:“遇上邪事,晚上放几盏荷花灯吧。荷花灯能搭救冤魂驶进南海,这叫慈航普度。” 当晚放灯时,别人的灯都漂得很远,唯有小翠的灯走走停停,漂到河中央时,竟沉了。 联想到这些,大伙对大奶奶的说法就更深信不疑。然而,半年过去了,尽管大奶奶经常拜佛、施善粥,可这鬼还是没有把小翠还回来。 人们便开始流传,说那天大奶奶身上带了不少银两上街,大奶奶去茅房把钱囊放小翠手上了。小翠见财起意,被娘家人藏起来了。 话很快传到小翠家人耳朵里,一家人百口莫辩,就拖家带口地跪到大奶奶府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冤。 大奶奶扶起小翠父母:“小翠对我贴心,这孩子是什么样的人,我清楚。” 听罢,小翠她娘一把拉过小翠的'妹妹小梅:“大奶奶,这是小翠的妹妹小梅,以后就让这孩子到您跟前使唤了,干个粗活,学点规矩。” 大奶奶微微侧脸瞅小梅,面皮细嫩,五官俊秀。特别是那一双眸子,恰如十五的明月,又如一对金灿灿的铜铃,仿佛眨一下就能发出清脆的声响。 “多大了?”大奶奶问。小梅微微颔首,丝毫没有乡下闺女的畏缩怕生,声音似杨柳拂风般从容柔和:“回大奶奶,小梅十六了。” 大奶奶长哦了一声,乍听却像叹了一口气。半晌,点了点头,算是应允留下。 别的丫头刚进门,免不了挨骂受罚。可小梅举手投足好似被人调教过,章法礼数样样周全。 大奶奶家伙食好,但小梅从来只吃八分饱,且不食鱼虾,怕身上腥气,冲撞了别人。豆蔻年华长相又甜美,很快府里的人都喜欢地了。 这些喜欢小梅的人里面,就包括老爷。 这天,天气炎热,老爷书房的门窗突然关了。半响,吱嘎一声,老爷出来了,满面红光,好似饮了美酒。 小梅也低眉颔首地走了出来,边走边整理衣襟,将额前汗湿的发丝理顺,俩眼东瞟西瞄,好似夜间出来的小老鼠。 小梅到园子里给老爷煎水泡茶,远远地看着刘婆婆走了过来。 刘婆婆以前是老爷母亲房里的丫头,后来腮里头起了块瘤子,半边脸鼓得老高。当丫头不妥,嫁又嫁不出去,遂留在了府里,干不了场面活,就看管府上的花草树木。 府上的人势利,都没把她放在眼里,只有小梅对她很客气。 小梅给刘婆婆递了个马扎,还从兜里掏了把瓜子给刘婆婆。 刘婆婆盯着炉火说:“这泡茶的水一沸太嫩,三沸太老,只有二沸,声如马蹄,泡茶最好。”小梅笑:“刘婆婆跟过大夫人,见多识广。” 刘婆婆半边脸一抽,像是笑了:“水煮过了火,能凉回去,可做人要过了火,就回不了头了。孩子,你懂吗?”刘婆婆的眼睛盯着小梅,似有一股子锐利,她脸唰一下就红了。 她知道刘婆婆说的是啥,故意装憨:“刘婆婆,我咋听得云里雾里的?” “刚才这话,我和你姐也说过,她也说没听明白,你可别和她一样。” 小梅没言语,刘婆婆将瓜子壳顺手丢到炉子里,顿时,一条血红的火舌蹿了出来。 “你真以为那荷花灯会那么容易沉?念珠就会那么客易断?你姐如果是鬼借去的,还能回来,要是人弄丢的,恐怕就永远回不来了。”刘婆婆转身走了,小梅脑子里轰的一声,一片空白。 小梅想起娘带她进府的前一天,在她耳边传授男女之事。小梅听得腮红耳热,娘叹口气,穷人家的丫头想出头,只能靠这两下撑腰了…… 炉火上的水开了,源源不断地翻滚到炉火里,烧成甑陌灼。 微风吹过,小梅一回头,冷不丁看到远处浓密的花丛中隐约像是有双眼睛,目光穿林打叶,有如腊月的寒风,锋利,阴冷。 小梅走过去,啥也没瞧见。 低头,却见脚下,散落了一地被掐碎了的花骨朵。 鬼节祭祖 1、祭祖 相传七月十五日为祖先回家的日子。所以各家各户,不论贫富,都要准备钱币、果脯、美酒以及时令之物祭祀祖先。七月十四这天叫江南节,十五日叫作江西节。 按我国的习俗,一年中祭奠亡灵,中元最为重要。家有新丧的,哀痛尚深,其至亲好友。要在死者去世第一年的七月十五准备好祭品,送到死者家中祭奠,以示追悼。 结语:中元节因为各地习俗略有差异,因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在南方地区,祭祖的活动早在进入农历七月份就已经开始了,反而在七月十五当天人们是不祭祖的。 2、流放河灯 鬼节放河灯 虽然鬼节一词很吓人,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鬼节只是个与先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也是值得庆贺的,因此在以前就会张灯结彩,甚至还会在河流放置一些河灯,毕竟以前的人们认为,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而放到今天来看,放河灯这个习俗,已经变成一种普通的游玩活动了。 3、祭祀土地 在某些地区,中元节还会选择祭祀土地,具体的做法如将祭品撒进田地,或斟酒几杯,完毕后再用祭祀的纸来烧,还需要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上,以此来祈祷获得好运,希望能够丰收,希望家庭幸福安稳,还有一些地区甚至会集体到寺庙祭祀土地,那场面颇为壮观。 鬼节祭祀 4、送羊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 5、放焰口 佛教中形容饿鬼渴望食物,口吐火焰叫做焰口。因而和尚向饿鬼施食叫放焰口。当天,人们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并在法师座前供着地藏王菩萨,相传地藏王菩萨是超度地狱鬼魂的。其下供着用面制的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蟠。正午已过,人们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等摆到施孤台上。主持人在每件祭品上分别插一把蓝、红、绿的三角纸旗,上书“孟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在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众僧诵念各种渴语和真言,然后施食,把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重复三次。民间把这种仪式叫“放焰口”。以船祭祀 鬼节放焰口 6、烧袱纸 烧袱纸的习俗一般在四川省内比较流行,他们会在中元节用各种纸钱叠在一起,然后封成一封封更小的,然后上面就会写着收受人的名字或昵称,因为在当地曾经流传,在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当天,是鬼门打开的日子,各家都要“施孤送孩”。例如成都一带人们就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各种祭祀的语句,说完后再端到屋外焚化。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鬼节。 鬼节相传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传说由农历七月一日起,地府中的游魂野鬼就开始被释放出来,他们可以在人间游离一段时间,接受人们的祭祀,直至七月三十,鬼门关会再度关闭,鬼节的节期亦就此结束。 农历七月俗称“鬼月”,鬼节当天是阴气最重的一天,鬼节禁忌也特别多,来看看万万不能触犯的鬼节禁忌。鬼节禁忌: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 鬼节禁忌一: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鬼节禁忌二: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鬼节禁忌三: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鬼节禁忌四: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鬼节禁忌五:晚上晒衣服 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鬼节禁忌六: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鬼节禁忌七:游泳 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鬼节禁忌八:乱看 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鬼节禁忌九:榕树放在家门口 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鬼节禁忌十: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气入侵。 鬼节禁忌十一:靠墙 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鬼节禁忌十二: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鬼节禁忌十三:轻易的回头 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鬼节禁忌十四:不能随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鬼节禁忌十五:拖鞋头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麼好兄弟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鬼节禁忌十六:筷子插在饭中央 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鬼节禁忌十七:一个人 一个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觊觎,是真的。 鬼节禁忌十八:晚上拍照 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 鬼节禁忌十九:玩碟仙 平常时刻玩碟仙就很容易发生事情,更何况在这鬼节时分。 鬼节禁忌二十:拖鞋整齐的放床边 在外旅行时,拖鞋整齐的放在床边,会招来灵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们的闹床。 鬼节禁忌二十一:吹口哨 【7.14鬼节】相关文章: 7.14日北京笔试总结03-18 鬼节09-12 鬼节禁忌及鬼节传说介绍09-01 今年鬼节是几月几号?鬼节禁忌09-23 鬼节还叫什么?鬼节的别称09-21 中国鬼节有哪些?鬼节的别称09-20 中国鬼节09-01 鬼节的由来09-03 鬼节禁忌09-03 鬼节是七月十四还是七月十五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各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绝大部分华人都将中元节定在农历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源于华夏民族的孝道,七月十五原是小秋,有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而海外华人华侨则会借此节日寄托对祖先的哀思和故乡的思念,也会寄批银回家以尽孝。 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街头巷尾则要祭孤魂野鬼,所以中元节也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广东人和福建人对中元节很是重视,特别是潮汕人,除了祭祖先及灶神外,还会举办非常隆重的潮人盂兰胜会。潮人民间既奉道又信佛,所以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节逐渐与民间的鬼月俗信相互融合的,成为了一个集祭亡、祀鬼、解难、赦罪为一体的盛大传统民俗节日。盂兰胜会各会场设有施孤台、建醮台、戏台、大士台、神坛等。各街坊的戏台,以潮剧演出为主,还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和手工技艺作品展示。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元节是在农历七月十五,广东的潮汕人和客家人也是如此,但广府人却是七月十四,据传是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但不管是哪一天,中元节对于所有华人来说,都具有深刻的节日内涵,通过祭祀过节,既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又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 慈悲、祖先信仰而有人情味,中国传统节日,或许只有中元节能做到。 7月14日和7月15哪个是鬼节 农历7月14日半夜到7月15才是鬼节,又叫中元节。有的地方习俗是农历7月14日过鬼节,有的地方是农历7月15日过鬼节,各个地方习俗不一样。 目前一般都定在七月十五,因为按照道教世界观,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正月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 农历的七月十五,民间庆祝中元节,即俗称的鬼节。中元节其实是个道教的节日,演变到今天已成了新加坡社会一个重要的民间习俗——中元会。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七月半祭祖习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鬼节”,“鬼节”是后来的说法,料想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的思想演变而来。佛教徒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道教徒相信,从农历七月初一起,阴间打开鬼门,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间来接受奉祭。人间为了免受鬼神的干扰伤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设“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以安抚那些无主孤魂。 中国传统的鬼节是一个重要的宗教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祭拜祖先和神灵,并举行各种仪式来祈求平安和福祉。关于鬼节的具体日期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鬼节在农历七月十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在农历七月十五。究竟是哪一天呢? 我们需要了解中国传统农历的特点。农历是一种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础的日历系统,与阳历有所不同。在农历中,每个月都有一个满月,而七月份通常被认为是鬼月,也就是鬼节的时间。根据传统习俗,这个月份是鬼魂们返回人间的时候,人们需要进行祭拜和保护。 具体的鬼节日期在中国各地可能有所不同。一些地区将鬼节定在农历七月十四,而另一些地区则将其定在农历七月十五。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域和宗教信仰的差异所致。在一些地方,人们更倾向于在满月当天庆祝鬼节,而在其他地方,则更倾向于在下一个日子庆祝。 无论是七月十四还是七月十五,鬼节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准备各种供品,如水果、食物、糕点和酒水,用来祭拜祖先和鬼魂。人们还会在庭院或公共场所摆放祭坛,点燃香烛,并烧纸钱以供给鬼魂们。还有一些特殊的仪式和表演,如舞狮、舞龙和戏曲表演,以庆祝这一节日。 鬼节的传统还包括一些禁忌和规定。人们通常要避免在这一天结婚或进行其他重要的活动。他们相信这样做会招来厄运和不祥之兆。人们还会避免在晚上外出,以免遇到鬼魂或其他邪恶的存在。 鬼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用来祭拜祖先和神灵,并祈求平安和福祉。虽然具体日期存在差异,但七月十四和七月十五都是人们庆祝鬼节的时间。这一节日有着丰富的习俗和仪式,包括供品祭拜、烧纸钱、舞狮和舞龙等。最重要的是,鬼节是人们与祖先和鬼魂们联系的重要时刻,也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环节。鬼节是七月十四还是七月十五 7月14日和7月15哪个是鬼节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鬼节是七月十四还是七月十五 7月14日和7月15哪个是鬼节、鬼节是七月十四还是七月十五 7月14日和7月15哪个是鬼节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wisdombay.com.cn/post/1424.html发布于:2025-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