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鲁班学艺(通用11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鲁班学艺(通用11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鲁班学艺(通用11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鲁班学艺(通用11篇)、鲁班学艺(通用11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导读目录:
年轻的鲁班要上终南山学艺。他骑上马直奔西方,一连跑了三十来天,才到了终南山。 他来到山顶的三间小平房前,轻轻地推开门,见屋里破斧子、烂刨子摊了一堆。还见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正躺在床上睡觉,鲁班想:他肯定就是精通木匠的神仙了。 于是把屋子收拾了一番,然后等待老师傅醒来。 直到太阳落了山,老师傅才睁开眼睛坐起来。鲁班恭敬地走上前,说明了来意。 老师傅听了,将了将胡子便出了三个题考鲁班,鲁班都一一作了回答。师傅满意地点了点头。 师傅说:“好吧,我收下你。可是这些家伙我好久没使唤了,你把这些拿去修理修理吧。”于是鲁班白天磨,晚上磨,一直磨了七昼夜,才把所有的工具磨得闪闪发亮。师傅看了点了一下头。说:“用你磨的斧子把门前的大树砍倒。”鲁班足足砍了十二个昼夜,才把这棵大树砍倒。 鲁班去见师傅。师傅又要他把大树砍成一根大棺,再用刨子把它刨光。鲁班又干了十二个昼夜,才把大枪刨得又圆又光。 老师傅又要他在大棺上凿六百个方眼儿,六百个圆眼儿,六百个三棱的眼儿,六百个扁眼儿。 鲁班又凿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老师傅看了很满意,愿意将自己的手艺都教给鲁班,于是就把鲁班领到西屋。只见西屋里摆着楼、阁、桥、塔等各种模型,真把鲁班的眼睛都看花了。 师傅对他说:“你把每个模型都要拆一遍,安一遍;自己要专心学,手艺就学好了。” 鲁班把每一件都认真地拆三遍安三遍。他每天顾不得吃饭和睡觉。 鲁班苦学了三年,把所有的手艺都学会了。老师傅心里很满意。 一天,老师傅要鲁班下山。鲁班舍不得离开师傅,可是师傅不肯留他了,他只好含着眼泪下了山。他永远记住师傅的话,使着师傅送给他的斧子、刨子、凿子,给人们造了许多桥梁、房屋、家具。他还教了许多徒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油事。所以后世人都尊他为木工的祖师。 读完《鲁班学艺》这篇带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我深深地被鲁班那种刻苦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动。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鲁班为了学艺辞别父母,千里迢迢,历经辛苦,在终南山拜师求学的经过,教育人们只有勤奋好学,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我读了这篇文章,觉得鲁班有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就是要学习鲁班不怕困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记得我上二年级的时候,老想着将来做一名航海家,于是参加了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航海模型小组,开始学造小船,起初,我兴致勃勃,以为造艘小船有什么了不起?可是一经做起来就跟我原来想的不一样。我把一艘小船削了一个月,辅导老师还说我的“产品”不合格,当时我像泄了气的皮球,再也不学了。唉!比起鲁班那股韧劲来,我心里感到多么惭愧啊! 以后在学习中我再也不害怕困难,碰到困难就去解决它,攻克它! 读完《鲁班学艺》这篇课文,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这道理犹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灵,伴随我健康成长! 读完《鲁班学艺》这篇带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我深深被鲁班那种刻苦学习,吃苦耐劳的刻苦精神所感动这篇课文通过记叙鲁班告别父母,千里迢迢,历经辛苦,在终南山拜师学艺的经过,教育人们只要勤奋好学,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鲁班学艺的时候,非常刻苦。 当师傅收他做徒弟的以后,他一学起来,就全神贯注,废寝忘食,我是一个小学毕业生通过考试后即将升入重点中学,只要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为祖国的“四化”贡献力量。在学习上,我们就要学习鲁班这种精神。学习只能是老老实实。只有不畏劳苦,才能攀登科学高峰。 这个故事我至今没有忘记。如果在学习上碰到困难,就应当迎着困难而上!“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顾退缩,要一一克服。 读完《鲁班学艺》这篇带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我深深地被鲁班那种刻苦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动。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鲁班为了学艺辞别父母,千里迢迢,历经辛苦,在终南山拜师求学的经过,教育人们只有勤奋好学,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以后在学习中我再也不害怕困难,碰到困难就去解决它,攻克它! 读完《鲁班学艺》这篇课文,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这道理犹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灵,伴随我健康成长! 读完《鲁班学艺》这篇带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我深深地被鲁班那种刻苦学习、吃苦耐劳的一精一神所感动。这篇课文通过记叙鲁班学艺,辞别父母,千里迢迢,历尽辛苦,在终南山拜师学艺的经过,教育人们只要勤奋好学,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鲁班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鲁班学艺的时候非常刻苦。当师傅收他做徒弟后,他一学起就全神贯注,废寝忘食。我是一名小学毕业生,即将通过考试后升入初中,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学习上,我们就是要学习鲁班这种一精一神。学,就一心一意地学,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以为自己有点小聪明,就不勤奋学习。学习,只有老老实实,只有不畏劳苦,才能攀登上科学的高一峰。二是学习鲁班那种不怕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一精一神。记得小时候,我老想着自己长大后要当一名航海家,于是参加了“航海模型小组”,开始学做小船。起初,我兴致勃勃,以为造一艘小船模型没什么了不起的,可是一旦做起来就跟我原来想的不一样。一艘小船造了一个多月,辅导老师还说我的“产品”不合格。当时我就泄一了气,再也不想学了。唉,现在想起鲁班那股学习的韧劲,我心里不知道有多么的惭愧! 如果在学习上碰到困难,就应该迎着困难上!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强。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再也不怕困难,一碰到难题就想办法去解决、去攻克。 读完《鲁班学艺》这篇民间故事,我深深的被鲁班的刻苦学习、耐吃苦的精神所感动。这是我特别喜欢他的两大原因。 一是鲁班刻苦学艺。当师傅收他为徒时,他一学起来就是全神贯注。我是个小学生,即将升初中。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可以贡献力量给祖国。在学习上我们应该向鲁班学习这种刻苦的精神。学,就一心一意地学,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以为自己有点小聪明,就不勤奋学习。学习只能脚踏实地,不能靠一些小聪明,只要不畏辛苦,才能登上科学高峰。变成第一! 二是需要学习鲁班那不怕困难的精神。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想着要做一名宇航员,于是在暑假里参加了一个小小宇航员的小组。一开始我很喜欢这个小组,开始学习宇宙知识,可是每次听完后都不懂老师的意思,于是我很自卑。觉得我不适合做宇航员,从此我就再也不学宇宙知识了。 读完《鲁班学艺》一文,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今后我一定要像鲁班那样迎难而上! 鲁班年轻的时候,他决定要上山拜师学艺,于是他拜别了爹娘,骑上马直奔西方,他足足跑了30多天,跑去尽头时,前面没路了,只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鲁班看山上的小道有千把条,也不知道走哪条,于是他看见一位老大娘,他说他要上山拜师,但就是不知走哪条,于是老大娘告诉了鲁班,鲁班谢过老大娘,又骑上马直奔山顶去了。 到了山顶,鲁班找到老师傅,可是老师傅要让鲁班回答他的问题,并全部答对才能让鲁班做徒弟,但鲁班一一答对,老师傅收了鲁班作为徒弟,老师傅先让鲁班把那些钝的工具用磨石磨尖,于是鲁班磨了七天七夜,他的肩膀酸了,手也磨满了血泡,后来,他把工具都磨的闪出了银色的光芒。老师傅又让鲁班用磨好的斧头去砍一棵长了500年的参天大树,几个人都抱不住,于是鲁班抡起斧子砍了十二天,十二夜才把树砍倒,可是老师傅又让鲁班用刨子和斧子把树磨平,于是,鲁班又花了十二天十二夜把树磨平,老师傅又让鲁班用凿子和斧子把磨平的树干上打打两千四百个孔:有六百个方孔,六百个圆孔,六百个扁孔。于是鲁班又走到树干前,在树干上凿了一个孔一个孔的,只见一阵阵木屑乱飞,又足足干了十二天十二夜,两千四百个孔终于都弄好了,老师傅频频夸奖鲁班,把鲁班带到西屋,只见桌子上满是模型,老师傅让鲁班把一个屋的模型都拆三遍,装三遍,为了装模型,鲁班觉也没睡,饭也不吃,鲁班苦学了三年,于是老师傅为了考验他把模型再次打乱,鲁班一一的安装好了。 最后老师傅让鲁班搬下山,鲁班含着泪走了,后来鲁班为别人做了许多好事,还教了不少徒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所以人们都称他为木工的祖师。 年轻的鲁班,要上终南山学艺。他拜别了父母,骑上马直奔西方。他爬山涉水,跑了三十多天,终于到了终南山。 鲁班走进一座房子,见师傅正在睡觉,就动手把乱七八糟的破斧子、烂刨子收拾好,然后坐在长凳上等待老师傅醒来。 太阳落山了,老师傅才醒来。鲁班恳求师傅收他为徒,老师傅出了几个问题让鲁班回答,答对了才能收下他。 老师傅问:“普通的三间房子几根大抡?几根二棺?多少根擦子?多少根椽子?”鲁班张口就回答:“普通的三间房子,有四根大佗,四根二枪,大小十五根擦子,二百四十根椽子。”老师傅点点头。 老师傅又问:“一件手艺,有的人兰个月能学会,有的人得三年才能学会。有什么不同?”鲁班思索一下说:“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兰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老师傅接着问:“两个徒弟手艺学成了,师傅送给他们每人一把斧子。 大徒弟用斧子挣下一座金山,二徒弟用斧子在人们心里刻下了一个名字。你愿意学哪个徒弟?” “愿学第二个。”鲁班爽快地回答。 老师傅收下鲁班,让他把工具修一修,鲁班用了七天七夜才修完。老师傅要他把门前的大树砍倒,然后砍成一根大松,再用刨子把它刨光。并要求不留一根毛刺儿,圆得象十五的月亮,最后在大抡上凿两千四百个眼儿,六百个方的,六百个圆的,六百个三棱的,六百个扁的。 鲁班干了三十六个昼夜,才把师傅吩咐的事干完。老师傅把他带到西屋,让他把屋里的模型拆下来,再安上去,说完老师傅就走了。 鲁班把每件模型都拆了下来,然后再安了上去,连吃饭睡觉都忘了。 三年以后,鲁班不但把手艺都学成了,而且还有许多创新。 一天,老师傅让鲁班带上他有己的工具下山去。临走时,老师傅告诫鲁班别损坏他的声誉。 鲁班下山后牢记师傅的话,为人们造了许多桥梁、机械、房屋、家具,还教出了不少好徒弟,被人们尊称为木工的祖师。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鲁班学艺》。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学海无涯苦作舟。历史上每一位卓越有成就者都是通过自己的奋斗,经历许多艰难挫折达到成功的。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传说,有一个木匠,姓鲁,手艺高超,一辈子积攒下三百银两。鲁木有三个儿子,一心想让儿子们继承他的手艺。一天,他买了三匹快马,分给三个儿子,要他们到终南山找祖师学艺。大儿子和二儿子骑着马走了,三年后,却有又手空空地回来了。原来,他们在外面混了三年,根本就没到终南山,什么也没有学到。鲁木一气之下把他俩赶出了家门,不在认他们了,他对三儿子鲁班说:“孩子,我一生地希望就寄托在你的身上了!”小鲁班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他骑上了快马,告别了父亲,上路了。经过千辛万苦他终于来到了终南山下,见到了木匠祖师。祖师问他说:‘一门手艺,有人三个月就学好了,有人三年就学好了,这是怎么回事?“鲁班回答说:”三个月地这是皮毛工,而三年的才能真正学到真本领。“祖师点点头,收他为徒了。过了三年,鲁班成了一位真正的木匠,被后人称为木匠祖师。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们干什么事最好干的时间长一点,否则会只学一些皮毛工的。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鲁班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鲁班学艺的时候非常刻苦,当师父收他做徒弟以后,他一学起来就全神贯注,废寝忘食。我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学习上,我也要学习鲁班的精神。学,就一心一意的学,不能三心二意;不能以为自己有一点小聪明,就不勤奋学习。学习只能是老老实实的,只有不畏劳苦,才能攀上科学高峰。 二是学习鲁班那种不怕困难、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记得我上四年级,看见小区里一些小朋友在滑滑板,羡慕极了,也买了滑板练了起来。刚开始还兴致勃勃地练着,以为滑滑板没什么难的,可后来就不一样了。我练习了一个月,可还是滑不起来,当时我就泄了气,决定再也不练了。唉,比起鲁班那股韧劲,我心里是多么惭愧啊!如果在学习上碰到困难,就应该迎难而上!以后,在学习中,我不能再害怕困难,一碰到困难,就想办解决它! 我以后一定要学习鲁班,学习他的不怕困难,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在学习上取得丰硕的果实! 年轻的鲁班告别了家乡,千里迢迢来到终南山学艺。终南山上有千百条弯弯曲曲的小道,他凭着毅力走出了山道,找到了老师傅的住处。他来到一座破屋前,听到屋内鼾声大作,心想,这应该就是老师傅住的地方了,于是坐下来耐心地等待。直到太阳下山,老师傅才醒来。老师傅问了鲁班几个关于盖房子的基本问题,他都轻松对答。老师傅觉得鲁班资质不错,决定收下他做徒弟。鲁班的学徒生活开始了。从师后,他不停地打磨门后已生锈的斧子、刨子、凿子,磨了七天七夜,一件件工具被磨得闪闪发亮。鲁班用磨好的斧子伐了一棵参天大树,然后砍成一个光滑大柁,又用凿子在大柁上凿了两千多个眼儿。鲁班足足干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老师傅看到鲁班的成果后啧啧称赞。老师傅觉得鲁班好学、诚恳,是个可造之才,就带他来到西屋。西屋里满是精致的模型。看着这些精致的模型,鲁班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门手艺学好。鲁班开始废寝忘食地研究起模型来。三年后,鲁班终于把老师傅所有的手艺都学会了。学成之后,鲁班拿起自己的工具告别了老师傅,下山去了。后来,鲁班用自己的双手,为人们作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他的学艺事迹也成了后人磨炼意志的典范。 除了上面的 “原创优质公益课程”还要向大家推荐 小学课外阅读 | 名家推荐书目(1~6年级)附100句读书名言警句 【最新】统编版1-6年级必背古诗文130篇 【国庆节】由来+祝福语+手抄报+好句好段+名言警句+演讲稿 感人电影《长津湖》最优观后感3篇,收藏转发,绝对值得参考 孟晚舟回国的飞机,为何晚了两个多小时? 建议:假期里,可让孩子每天读一个民间故事。读后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感悟?可以说一说,也可以用一两句话写下来。经常做这样的小训练,能不断提高阅读理解力。最好再进一步思考,民间故事中的人物,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个人物?或者是书本、电影中的哪个人物?经常让思维做这样的“联想运动”,对写好作文有帮助。 鲁 班 学 艺 今 日 民 间 故 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鲁木匠,他手艺高超,一辈子积攒下三百两银子。他有三个儿子,鲁木匠一心想让儿子们继承他的手艺。有一次,他买了三匹快马,分给三个儿子,然后要大儿子和二儿子到终南山找木匠神仙学艺。大儿子和二儿子骑着马走了。三年后,他们又两手空空地回来了。原来,他们在外面混了三年,什么也没有学到。鲁木匠一气之下把他俩赶出了家门。他对三儿子鲁班说:“孩子,我一生的希望就寄托在你的身上了!”小鲁班骑上快马,告别了亲友。他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大山,跨过了一条又一条大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终南山下,见到了木匠神仙。神仙问他:“一门手艺,有人三个月就学好了,有人三年才学好,这是为什么?”鲁班答道:“三个月只是学个皮毛,三年才能学到真本领。”神仙点点头,拿出一把缺了口的斧头和两把又秃又弯的凿子,让鲁班磨。鲁班磨了七天七夜,终于磨好了。神仙看到磨好的斧头和凿子,高兴地说:“孩子,你不怕困难,又心灵手巧,我要把全部手艺都传给你!”鲁班艺成出师后,手艺精湛无比,后人都尊称他为木匠祖师。 他 人 阅 读 心 得鲁班不仅心灵手巧,而且不怕困难,因此学到了一身本领,令人赞叹!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应该学习鲁班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这样才能学到真本领。 —— 精 彩 回 顾 ——新的一年,愿你不负韶华,只生欢喜不生愁......统编教材1-6年级(上)课后习题:答案统编教材1-6年级(上)补充习题:答案统编教材1-6年级(上)课堂笔记 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鲁班学艺”的故事。 拜师启程 鲁班从小就见什么学什么,学什么会什么。六七岁就能勒弓做箭;八九岁就能把圆木砍成方木,厚板削成薄板;十来岁时,木工的各种“家把什”,就都会拿过来使用。 街坊邻居都很喜欢鲁班,因为他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见谁家的娃娃摔倒,他就急忙跑过去扶起来。 “十三的牤牛十八岁的汉”,鲁班到了学活的时候。一天,老木匠把他叫到跟前说:“木头,爹爹手也拙,艺也粗,不能教你,怕你长大后成了我。这里有给你攒的一百两银子,你骑上栏里的大白马,上终南山拜师去吧!” 老人指路 鲁班打马上路了。扬鞭五十里,落鞭百里遥。十天整上,三千里过后,迎面而来的是一座万丈高山。山道弯弯,坡陡路险,大白马一声嘶鸣,打了一个仰站,差点把他掀下来。 一阵山歌传来,巨石上站出一白发苍苍、满面红光的樵夫。鲁班上前深施一礼:“老大爷,此去终南山还有多少路程?”老樵夫一捋银须答道:“直去六千里,弯走一万八,要寻便道去,须把此山爬。”鲁班问:“要爬多少天?”“那就看谁爬了,一年半载爬到半山腰,又半途而废的废物多了。”老人说。 “老人家,请放心,我一年爬不过去爬二年,二年爬不过去爬三年,爬不到极顶我死也不下山!”鲁班说。老樵夫听了说:“年轻人,有种。拿上我这把削荆排石镰,赶路吧!” 渔夫相助 大白马下得山来,追星赶月,四蹄生风,转眼间又过了三千里路程。不想大道尽头,拦路横卧了一道黑水。阴风嗖嗖,浊浪滚滚,大白马喘开了粗气,鲁班皱了皱眉头。 正在鲁班勒马止步之时,飞流直下一直小小竹排,排上站着一位年轻的渔夫,鲁班上前深施一礼,说:“大哥,此去终南山还有多远?”渔夫掐指一数答道:“直去三千里,绕弯五千八,想抄近道走,须把黑水跨。” 鲁班说:“大哥,能否助我一臂之力,将我渡过河去?”渔夫说:“水深河宽,不敢不敢,稍有差池,人命关天。”鲁班说:“我不怕水深不见底,不怕河宽到天边,万里投师为学艺,葬身鱼腹也心甘。”渔夫感动了,说:“难得小兄弟如此壮志,请牵马上船!” 寻得石屋 十日之后,三千里尽头,乱云飞渡,重岩叠嶂。鲁班自言自语道:“这回终于到终南山了。”放眼望去,又陷入了迷惘:这千山万壑,曲径条条,到底从哪里上呢? 一声咳嗽,丛林里走出一位老奶奶。鲁班上前深施一礼:“老奶奶,这里可是终南山?”老奶奶笑了:“终南山,进山难,三百个山头三百个眼泉,三百个神明下了凡,不知你投拜哪路仙?”鲁班急答是投奔木匠祖师。老奶奶说:“九百九十九条道,不偏不倚走中间。” 鲁班躬身正要道谢,老奶奶却不见了。照老奶奶的指点,他左数四百九十九条道,右数四百九十九条道,打马登上了正中间的那一条。到得山顶,果然有石墙石瓦石门石窗的三间石屋。 拜师学艺 石屋的石地板上,横七竖八一地石斧石凿。石板床上一白发老翁长伸着两腿在睡大觉,呼噜打得山响。鲁班静悄悄地把一地“家伙什”摆放得整整齐齐,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规规矩矩地坐在一旁的石凳上,恭候祖师醒来。 祖师光翻身不睁眼。鲁班从日头东等到日当顶,从日当顶等到日头西,直到太阳快压山了,祖师才连打了几个喷嚏,半折起身子。鲁班急忙上前伏地而跪:“老师傅,徒儿鲁班投奔门下学艺来了。” 祖师抬了抬眼皮,“嗯”了一声,半天才发话:“大江北,三间房,几根柁木几架梁?”鲁班答:“坐北朝南三间堂,三段脊柁两架梁,大小檩子二十整,百根椽子半朝阳。”祖师收身坐起,急问:“你怎么知道的?”“我五岁的时候就数过。”鲁班答。 祖师又问:“二人同学一个活,一个仨月学完走,一个三年还想学。仨月三年怎么说?”“仨月学的是眼活,三年学的是心活。”祖师又问:“一师教两徒,一人一把斧,大的靠斧金山,二的架桥又铺路。你学哪个?”鲁班答:“架桥铺路。”祖师乐了:“好小子,跟我来!” 鲁班跟进山洞,地上全是楼宇殿阁、寺庙塔桥和杈耙犁耧、桌椅箱笼等各式各样的模型。老师傅望着惊呆了的鲁班笑着说:“你把它们一件件的拆下安上、安上拆下。”鲁班拆了安,安了拆,守着模型吃,搂着模型睡。 学成下山 如是三年。老师傅令鲁班蒙上眼睛,将所有模型仿做一遍。结果做的和原来的一模一样,分毫不差。老师傅哈哈大笑:“我的好徒儿,你丢不了师傅的人了,可以下山去了。” 鲁班含泪拜别师傅下山。回来的路上,怎么也找不到指路的老奶奶、渡河的渔夫大哥和赠开山镰的老樵夫。鲁班感念他们,晚年重走万里拜师路时,在终南山下造了一座感恩塔。 编 辑|刘 苗鲁班学艺(通用11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鲁班学艺(通用11篇)、鲁班学艺(通用11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wisdombay.com.cn/post/1333.html发布于:2025-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