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内附10年真题&听力)大英赛准备得早,保研加分少不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内附10年真题&听力)大英赛准备得早,保研加分少不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有哪些原版英文书籍值得推荐?

2、(内附10年真题&听力)大英赛准备得早,保研加分少不了

3、健身网红深蹲时意外去世:不冲极限,是很高明的训练策略

  1. 想要把提高英文能力与长期提高词汇量作为必备的生活常态,目前英文四级水准,请推荐文笔优美适合阅读的原版英文书籍。   2. 推荐请注明:   初级:(作家或作品推荐)   提高:(作家或作品推荐)   高级:(作家或作品推荐)   3. 哪些文学类作家的全集适合提高文学能力和阅读水准?类似于萨义德、苏珊桑塔格、罗兰巴特写的英文版阅读会不会受困于学术词汇呢?IT、经管、商业等专业类书籍以及流行读物、流行小说、畅销书有哪些值得推荐?   4. 单就能维持阅读兴趣读下去的英文读物或读本有哪些值得推荐?   ** 另外请大家能不能不要把中文书名号《》用在英文书名歌名作品名上?   海外工程师一枚,分享一下大部分人都能读的易读名著,并分享下亲身实践、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文末有稀缺资源,可打包带走,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点个赞哟,谢谢支持!!!)   哈哈,说好了周末更新更新呢,如果没及时实属正常,因为~~有点时差......   今天来聊聊英语必备的核心应用技能之一——阅读。这里就别提考试那些阅读了,能把原版书都读懂并且读了几十本的话考试那些根本不是事,裸考只是分分钟的事。   也别被几十本吓到,真要读起来,时间就是一个减函数,单本耗时只会越来越短。   必备用品:笔记本/kindle,or 纸质书。   手机端没试过,但给我的感觉非常不好,时不时一个微信发过来......   绝对没有比付费更快的方法!除非你家是开书城的!   亚马逊一部入门的kindle500+RMB,海量英文原著可以从商城里获取。   再不行就只能费时地在内网/外网上搜了,这种方法非常不有利于初级和部分中级学习者,网上搜的资源取决于个人搜索能力,但资源也有限,有这有那的缺陷,ex, 扫描不清晰,纸张倾斜,音频缺失,没有稀缺性资源,找不到特别匹配的资源......   翻墙进外网的话还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浏览,我个人不建议在自身语言水平本身就不高的情况下,还要降低自己能承受的硬件条件。   从我初学英语开始,就已经感受到付费的阅读可以提高学习语言的价值,更能坚持学习下去,起码想到是付了钱的,咬了牙也要看下去。   所谓的自学并不是不花钱,而是把钱的重心砸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培训机构,自学本身必然会伴随着小笔的花销。   就一句话概括:不进行名著阅读的英语水平难登大雅之堂。   可以理解为老美这边很多移民来的老外,国人也有,唐人街比较典型,本身英语水平不咋滴,甚至可以说零基础,然后待得时间长了,总能憋出一点水平,但总体水平也就是点点菜,问个路,结个账,不时来句“What’s up, man?”语言水平实在有限!   让他们读份华尔街日报,写个英文邮件,做个演讲也就懵了,这是有没有语言水平的差别。   1、根据蓝思值   略微普及下这个概念,蓝思(Lexile)阅读测评体系是美国M教育公司在海量的数据库基础上建立起的一个测评体系。   网站里每一本书都会有一个对应的蓝思值,蓝思值越高,书的阅读难度越高,这套标准是众多阅读评估体系里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标准之一了, 可以拿来借鉴一二,不过里面的书以美国的童年和青年书为主,也足够我们用了。   (图源自网络,联系立删)   图中的US Grade对应的是美国学生的年级和蓝思值,下面的阿拉伯数字对应的是中国学生的年级,可以看出大学生最起码要看700L以上的,500L以下的基本属于童书,适合零基础的学习者看。   蓝思官网:https://lexile.com/   可以找到很多书对应的蓝思值,也可以输入书的英文原名来搜索蓝思值(不知道英文原名可以百度搜或者词典翻译)   单本的蓝思值大概为500L,几乎都是简单句居多,复合句较少,是最适合初学者阅读的材料之一,只要有千把词汇量就可以开始阅读了,一本很短,一天可以看好几本,成就感满满的。   而且这本书很适合拿来参考写日记,阅读总是需要以写作的方式输出的,你能写的必然小于等于能读的!   这本书遣词造句相当简单,偶尔掺杂复合句,可以说了用最简单的句子描述复杂的事物了!   也是我过往主推过的,蓝思值大约600左右,难度比上面的略高一点,3000词汇量可以开始读,5000词汇量也适合读这本书,一本的单词量不高,几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一本了,读的快一天读三本不是问题。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兴趣机制,讲的是4只老鼠探险老鼠大陆路上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事情,可以说趣味性很强,不会像一般的正儿八经的名著般需要意味其中意境,可读性很强。   并且图文并茂,并且图和文字处理的非常非常之精妙,比如说cycle 循环,文中会用一个圆圈来拼成cycle,   从蓝思值来看,明显升了不止一个级别,但事实上这套书词汇量很低,还不如老鼠记者,因为老鼠记者是冒险式叙述,用词较多;   而小屁孩日记都是日常词汇,从而判断小屁孩日记难度其实低于老鼠记者,不过小屁孩日记复合句远多于前者。这里也可以看出蓝思评判书籍难度还是偏重于看词组和句型的。   典型的故事书了,不过我本人没看过,翻了几页又查了蓝思值,也是一本初学者可读的不错名著。   关于如何评估难度:https://fab.lexile.com/   直接打开蓝思的这个分级网站就可以了,也可以在官网里面自己找到这个分页。   蓝思只是作为一个参考,我个人还是会进行二次评估的,很简单,直接翻几页看看多少生词,复杂句型多不多久足够了,生词如果每页超过10个话,可以Pass掉了,每种书词数不一样,严谨一点操作的话就翻着看一章,看看大意有无了解。   关于下一级的原版书推荐和阅读方法下次推送~~~   在这篇幅缘故,我不提太全面的阅读细节,只提一点,也是重点之中的重点,无数人都在里面跳坑:不要查每一个单词!   名著不应该精读,一本名著少则七八十页,多则两三百页,每个词都查,这个速度慢的不要不要的!也被打击的不要不要的!   这种阅读方法叫精读,不适宜读名著,精读只适用于短小精悍的文章,比如新概念,就非常非常适合了,里面遣词造句非常有内涵,严谨,语法多!   名著的话,一页只要不超过10个生词是非常正常的,难度是匹配的,哪怕是两三万词汇的高级学习者,一样会碰到很多很多的生词,这是所有学习者无法避免的,并不是初中级学习者所特有的!   名著阅读应该不求甚解,了解大意即可,整本书读下来行云流水般的感觉才满满的成就感,至于如何查词的话,每一页查询1-2个词是最为合适的,一本书看下来积累的词汇都是精华的词汇,然后收录进生词本!   不懂的可以靠猜,联系上下文猜测,这很容易做到!   就像老外路上跟你说中文:你好,地铁站。   你马上就能明白他找你问路,地铁站在哪的意思。   英文也行: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ubway station?   听到tell me ,subway,就能理解老外是在问你地铁站了。   又比如老外读中文书:小明XXX二楼XXX水XXX摔了一跤。   老外可以知道到小明摔了一跤,有可能是因为水洒在地上了,也可能是在喝水不小心摔了。 剩下的部分可以在下文情景中猜测,起码老外知道小明重点是摔了一跤嘛!   ===更多的心得===悄悄告诉你,我的公众号「思想假」更值得关注哟!所有英语教材都整理在那长期分享:英语教材、英语工具、英语学习方法论等等,全网已输出百万字硬核干货,不会让你失望哟!   可以关注我的10W+英语专栏:【思想假】的英语专栏   同系列1:你是如何将词汇量提升到 2 万,甚至 3 万的?   同系列2:为什么有些英语老师说语法几个小时就可以讲明白?   同系列3:有没有一种让人很爽的英语学习方法?   同系列4:有什么让你看上瘾的英语书?   同系列5:如何忘掉汉语,进入真正的英语思维?  2012-2022大英赛真题、优秀论文、核心词、答题卡等资料   全文合计5000字,全部阅读需要12分钟(想直接保存所有资料合集,可以直接拉到文末)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简称大英赛,按照参赛对象身不同份,大英赛分为不同类别,其中面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C类题目,其难度实际上和大学英语六级相当。   只是与常见的资格性英语考试(如四六级、雅思托福)不同,大英赛采取压力测试的命题方式,虽然题目中大部分通常不会“偏难怪”(除IQ题部分),但题量却以大出名,每年都有大量的同学写不完作文、甚至答不完阅读。   但因为题目不难,赛前数月大量刷题一般能有效提高熟练程度和语感,因此,在能够保研加分的各类竞赛中,算是相对容易地通过短期训练取得成绩的;而且不像是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因为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同学分开竞赛、报C类大英赛的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同学,不存在专业局限性,相对公平。   截止报名时间(预测)   (2023年2月9日更新)目前官方已经向各高校下发参赛报名通知   比赛时间(已公布)初赛:2023年5月7日(周日)9:00-11:00决赛:2023年6月3日(周六)9:00-11:00总决赛:2023年暑假期间举行2022 & 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总决赛。   一般来说,大部分学校会自行组织竞赛的初赛,所以需要在春季学期开学前,密切关注学校教务处等部门发布的通知,避免错过。   如果学校没有组织相应的竞赛,则需自行前往NECCS官网、查找自己所在赛区的初赛报名方式。   大英赛分为A、B、C、D、E五个类别,研究生及本、专科所有年级学生均可报名参加:A类考试适用研究生参加;B类考试适用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参加;C类考试适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D类考试适用体育类和艺术类本科生和非英语专业高职高专类学生参加;E类考试适用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和其他各类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参加。   由于大部分同学都是参加C类大英赛,这篇文章主要针对这一类别。   首先,看这张2022年大英赛题目类别与答题时间表:   从上面这份大英赛官方公布的题目表可以看出,在命题时,大英赛就故意将答题时间设计得非常紧张——比如阅读部分,三个Section共15题,一共才规划了20分钟答题时长(要知道这15道题不光是选择,还有简答);改错部分,10道题一共才规划了5分钟的答题时长。   笔试部分的听力部分外,一共近60道题目、外加一大一小两篇作文,但却只有一个半小时分钟的作答时间——作为对比,考研英语一虽然是很多人的梦魇,但却有三个小时的答题时间。   大英赛的压力测试的命题思路,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量大,但与考研英语一等每每难到吐血的考试相比,大英赛的大部分笔试题目,在客观上却不算特别困难,很多英语基础不错的同学,刚开始准备大英赛时,对着真题一眼望去,甚至会有挥手可灭的错觉——事实上,如果时间延长一倍,大半参赛者或许都能答出不错的成绩。因此,在刷题时,一定要按照上表中各部分的答题时长进行,对于六级能考500以上的同学而言,大部分题都不存在读不懂和不会做的障碍,最大的障碍通常是做得慢,往往气定神闲地做完一看没错几个,结果时间超了一倍......而且刷题时,一定要用笔写在纸上,不要只用眼睛看、空手做题:因为实际做题的时候,除了用大脑解题,还是要动笔的,而动笔也是要花时间的。   换句话说,大英赛取胜的精髓,不在于如何做题,而在于如何在两小时内做题。   答题顺序实际上也是能做做文章的,不一定非要按照卷子的顺序,比如做完听力以后,可以立刻写作文——因为写作作为一项创造性活动,其脑力要求必然比阅读等部分高,先写作文,肯定没有只剩几十分钟再写作文压力那么大,会更容易高质量地遣词造句。   当然也要注意不要超时,虽然在答题顺序上将写作提前了,但时间仍然要把控在半个小时以内。   另外要提一嘴那个臭名昭著(大名鼎鼎)的智力测试部分   这一部分建议在其他部分都涂完卡(不仅是做完)再去看,万不能过多纠缠,因小失大。   英语竞赛的听力部分共30小题、30分,分别是短对话、长对话、新闻以及听写填空。   听力材料播放一遍。   短对话中,第二个人的发言尤其需要留意。考查语言因素更重要的是谈话双方的技巧,语调和环境也是听力中需要注意的一部分。   常见考点:地点与去向、数字信息与计算、对话者的关系或职业或身份、帮助与回应请求、计划与行动。   听力材料播放一遍。   第一段长对话为判断题,第二段长对话为选择题。长对话中对话人的态度、语气、情感变化更复杂,不能简单依赖关键词来做整篇对话的理解,对短时记忆要求较高。   常见考点:建议请求、关键场景、对文章层次和理解能力的考查。   听力材料播放两遍。   考查对特定信息获取的能力,5篇短新闻,题材包括教育、时事、科技、健康、体育、文化、社会、旅游等。围绕新闻的主题思想和主题细节作答,可边听边看选项,听到的就是答案。   这一部分属于推测型试题,需要捕捉主要信息、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断,准备大英赛时不一定只是刷模拟题,也可以去看看外媒的日常报道,新闻用语的习惯和逻辑与书面文章有别,新闻类听力的语感还是要靠看新闻来养成。   常见考点: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方式等新闻要素。   听力材料播放两遍。   分为听写和总结两部分,播放第一遍录音时争取做到完成听写填空和大部分的总结填空,注意单复数以及前后文需填空的词性是否匹配,不要停留在某一个填空上耽误下一空,有舍才有得;第二遍的时候验证听写以及完成其他总结填空。词汇、语法、完形填空   不要一听词汇和语法就觉得头大,在历年大英赛中,单纯的语法和词汇辨识试题出现的概率其实不高,多数为考查词形变化和句式用法的试题:词汇部分,一般侧重对形近词与近义词的辨异和运用能力、对短语动词的认知与运用能力、对介词与其他词搭配使用的能力、对常用词语的认知与运用能力考查;语法结构部分,主要考查时态、语态和语气结构,以及对各种从句及常见短语的掌握与运用;情景会话是近年在这一部分新出现的命题方式,由两人围绕日常生活话题或场景进行对话,每组会话包含3~4 句,考查对口语中固定的表达方式的应用能力、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很考验语感。   完形填空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 分:先快速浏览一遍这10道题的选项,猜测可能对应什么样的语句场景;再带着前面的问题通读全文,将所有题目全部填完。对于需要推敲的单词,从上下文找与之联系的词语搭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时态,在脑袋里多过几遍,看看哪个选项合适;对于不确定的空,做题时可以标记出来,如果10道题,时间不到10分钟,可以再推敲一下,时间紧张直接就过去,别纠缠,等最后涂卡或检查时有空再思考,不要为了一两分耽误大局。阅读理解   阅读可以说是整张卷子中,作文以外最大的重头戏,三篇15题30分,十分关键。   大英赛的阅读与四六级和考研英语都不相同,看起来是选择题,但实际试题模式却是同时给出一篇移除了5处句子的文章和7个选项,我们需要根据文章结构、内容,选出正确的句子,填入相应的空白处。   这种阅读的难度较常规阅读有所增加,而且会出现“一处误选”导致全文崩盘的后果,解题要义一共三点:一定要透彻地理解文章和选项的字面含义,千万不要囫囵地想当然;在做题过程中,先看选项推测上下文可能性——再看正文仔细分析——最后把选项与正文对应的模式来答题;可以设置一两个“Checkpoint”——五处空缺中总会有一两处能够确定选项、七个选项中也总会有一两个驴唇不对马嘴马嘴到可以绝对排除,这样交叉排除,速度会快很多。   简答题不能为了答案的简短,而忽略问题与答案在形式上的对应:就目的进行提问时,应当用表示目的的用语,如For短语,不定短语;就原因进行提问时,应当用Because of短语或Because从句回答;提问词是What时,只能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名词性从句作答;尽可能用原文中的关键单词和短语回答!   这一部分其实就是同时给出一篇文章与一段文章摘要,在后者中挖掉五处单词,主要考察理解与归纳能力。阅读原文时要抓住文章大意,重点关注关键词或中心句,一定要明白文章到底再讲什么;对原文的各个段落的大意要心中有数,做题时想去核对某一部分的内容,就能迅速定位到原文的相关段落;   这一部分一共两道,合计20分,是整张卷子上作文、阅读以外的第三高分。英译汉比较考察翻译技巧,需要避免直译造成的生硬不通,努力在意思准确完整的情况下实现信达雅,做的时候要对着自己脑中的答案,多想想汉语表达习惯;汉译英考察对英语国家的语感,需要选择比较地道的用词,避免只追求了语法完整,结果却译成了Chinglish。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大英赛中,短文改错题较往年有所变化——不再按每行一个改错进行设题,往年其中一行是没错误的干扰项的设定也随之去掉。   也就是说,以往短文改错题的10道题是每行一题,且9错1对;而今年大英赛的短文改错题,10道题是针对于整个篇章,一共需要改10处错误。   一大一小两篇作文,分别是10分和20分,评分标准一共四档:大英赛作文评分细则   写作文时,大英赛官方曾给出了下面四个要注意的方向:明确题意:对于20分的大作文,一定要花2分钟读懂题意并明确写作方向,一旦题意偏颇,则有可能万劫不复。观点鲜明:题目可能会要求对于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作为写作人,一定要尽早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围绕观点进行阐述。有理有据:一般性写作多数为议论文体,在论述过程中,一定要用有力的证据或数据来作为论据支持观点,既不能一味的论述而不提供论据,也不能只是罗列各种例子来凑字数。语言组织:写作一定是要用书面语的,所以在写作当中,需要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和非正式词汇。在描述客观数据及事物时,尽可能使用被动语态及静态等客观表达方式,少用主观性比较强的词汇和句式。   最后说一说臭名昭著的智力测试。大英赛 IQ题   智力测试一共5道,占10分,但命题人只规划了5分钟的答题时长。   这一部分与其说是直接靠怪题考察智力,不如说是在考察考生的理性与取舍水平——五道智力题,很难有人全做出来,就算是进入决赛拿到特等奖的同学,五道中经常也有蒙的成分。这五道题恐怕主要用来提高整体难度系数,和挤占本就不多的答题时间、让其他部分更加困难。   因此,做的时候先快速判断一下哪些是比较简单的数学运算和几何想象问题,比如2022年第75题这种,几秒钟就能答完;哪些是比较消磨时间也不一定能答对的,比如第77题,一定要进行取舍:   时间来不及的话建议放弃智力题。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大英赛的赛制和时间。   在赛制上,大英赛的初赛和决赛分两次举行,其中初赛一般在学校就能参加,只有笔试,可以直接角逐出二三等奖,都是受认可的国家级奖项;决赛则一般是在省内参加,一般也不会很折腾,能角逐出一等奖和特等奖。   在时间上,大英赛的初赛往往是在4月份左右、决赛在5月份左右,而且出分评奖速度相对较快——也就是说,即使是大三上学期期末才想起这项比赛,也依然来得及参加,且完全能在保研夏令营申请季前拿到证书。   首先,入门简单   因为英语是从小学到大的第二外语,不存在电子设计大赛和大广赛等竞赛的专业基础要求,题目本身难度不高(从上文中的真题截图也能感受得到),只要提高熟练程度就行。   其次,大英赛和四六级可以同步进行   大英赛C类题目的词汇量要求,实际上低于考研英语一和雅思,与英语六级大致相当。   这就意味着,在准备六级的过程中背的单词,大英赛可以直接用上,不会出现二者冲突的问题;且大英赛写作部分可以直接用六级的写作进行练习,两者大差不差,实际上是事半功倍的。   最后,大英赛的获奖难度较低   总获奖比例为参加初赛人数的51‰——其中特等奖获奖比例为1‰,一等奖获奖比例为5‰,二等奖获奖比例为15‰,三等奖获奖比例为30‰,相较于其他竞赛,这个比例完全是可以努力一下的。南开大学某学院2019级推免加分细则   大英赛在各个高校的推免加分细则和综测方案中通常被视为A类/校级重点建设项目/国家级竞赛,即使获得三等奖很多时候也有不少的加分(例如上图中获得特等奖能直接加四分,获得三等奖也能加一分),少部分学校甚至还会设置参与分(即使没有获奖,只要成功参赛就仍有一定的加分),相较于同级的其他竞赛,大英赛的门槛和准备成本都比较低。   ↑可以直接一键转存到网盘   ↑只需3秒,自动定位保研目标院校成功率   利用多年累积的公开录取数据库、以及涵盖了上百所院校专业推免和录取政策的院校信息库,我们最近开发上线了下面这个小程序,能够相对准确地自助进行保研择校定位的智能分析,目前正在公测和不断完善。   只要选择本科院校、专业、排名和英语等几项基本情况,即可从后台数据库中匹配类似资质同学在近年成功上岸的去向,只需要几秒钟时间;同时会自动根据成功率将去向分为三档(冲刺、稳妥、保底),并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提供冲刺一档院校的欠缺条件的提升建议:保研定位小程序使用例   @后保研HBY 专注保研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需要更多保研&大学竞赛资料?一键订阅资料更新)  前段时间,好多健身群里面,大家都在转发这个视频,   一个健身网红,深蹲210公斤时出了事故,去世了,   这个视频来源里面标的重量标错了,数下片就知道了,应该是210公斤,不是180,   当然,我拿这个视频来讲,并不是为了吓唬你们,说深蹲多危险,这就是你们自己夏季八练的下场,这个网红要是跟我多买几节私教课,保准平平安安练到80岁,   我猜你们朋友圈肯定有这种,无良私教拿这个事情来卖焦虑,   因为以往他们就这么干过,这个恐吓营销的味儿太冲了,   事实上,深蹲是个很安全的训练动作,视频里面这种极端情况,是多种因素叠加,才导致这么惨烈的后果,   哪几个因素呢?   第一是,他没有用保护杠,一般来讲,我们做深蹲,卧推,都得先把保护杠架设好,   就像你开车,第一件事情一定是,先把安全带给系上,大家一定要养成这个意识。   第二呢,背后的保护伙伴,也在夏季儿保护,拿手托着杠铃,   这有个蛋用啊,几百斤你靠手怎么可能托的住?   正确的应该是什么,手插在他的腋下,扶着他的胸部,一旦他起不来,保护者就可以靠躯干的力量,来给他支撑。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个重量,210公斤是超出这个网红,能负担起来的极限重量,   从他出杆和蹲下去的状态就能看出来,他用了一个自己无法掌控的重量,这是整个事故最根本的原因。   咱们今天就着重讲一下这一点。   在这个系列的上一期视频,第14期,我说训练跟你谈恋爱一样,一定要克制,总是保留一点余力,   有位朋友评论说,要突破自己,不就得去突破极限,这里不就有点矛盾吗?   我先亮明观点:   普通健身爱好者,永远不必在训练中,去测试和突破自己的极限重量,   因为它这并没有明显的好处,反而会带来极高的风险,   就比如开头举的这个极端例子,因为冲极限,很容易失控,   接下来我所讲的内容,都是针对普通健身爱好者,而不是竞技选手,大家要注意区分。   首先,冲极限有没有好处?   有,那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满足了生存和安全需求以后,人就会转而追求社交尊重与自我实现,用大白话讲就是装逼,此时它会成为人类的主要诉求,   而冲极限呢,恰恰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点,无论是从你自己的心理,还是身边基友的赞叹,还是保洁大妈惊讶的眼神上,你都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那还有其他的好处吗?没了,就这一个好处。   如果说你参加比赛,那冲极限可以理解,不但可以装逼,还可以收获名和利,   况且最重要的一点,参加比赛的话,组织者会给你买人身保险,起码有个兜底,是吧?   但是普通爱好者,日常训练中冲极限,就完全没有必要,除了装逼以外,它没有其他的好处了。   有的同学可能会讲,哎,那我不冲极限,怎么突破,怎么进步呢?   就像截图里那位朋友的评论一样,很多人都会有这个认知,但是,   这是错的!   你的突破,你的极限,不是靠你一次次冲出来的,而是靠你平时训练一点点累积起来的。   什么意思呢,我打个比方,如果把平时按部就班地训练,比喻成你每天看书,学习,   极限重量呢,就相当于你考试,考出一个好成绩,   那么问题来了,你的成绩,是因为一次一次不断地考试,才获得进步和突破吗?   不是,它是来自你每天的学习积累。   换句话说,只要你一直在学,哪怕你没有去用考试的手段来检验,难道你就没有进步,没有成长了吗?   显然不是,这个逻辑不难理解吧?   考试它只是一个检验你学习成果的非必要手段,但并不是说我只有不断考试,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这个逻辑就错了,   所以极限重量的突破,不是靠你去一定要去冲极限,来突破的,而是日常训练的不断累积,一点点叠加起来。   好,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那我练了一段时间以后,想知道自己有没有进步,不冲极限的话,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检验呢?   当然有办法,在这方面,我的观点和大名鼎鼎的531训练计划的作者,jim wendler,和他保持一致,   我的训练哲学受他的影响很大,   就是在我们看来,什么叫进步?   不是说你的极限重量是100公斤,然后你往上冲,举101公斤,102公斤了,这才叫进步,   不是的,   假如说你的极限重量能举100公斤,然后80公斤你能举8次,那么,当你能用80公斤举9次的时候,也说明你进步了,   你用这种检验和衡量进步的方法,是不是安全很多?   相比用你只能举1次,甚至是举不起来的极限重量来测试?   而且,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我是17年接触这本531这本书的,在那之前我也是很喜欢冲极限,这会带来一个后果,就是我总是在跟别人比,   今天我举起100了,哎那个谁举105了,那下次我要就要干到110,然后看卧槽他举120了!   这就一直带给我很大的挫败感,我一直在追逐别人,甚至会头脑一热,不顾自己的真实水平,勉强地往上莽更大的重量,   但是这个思维是有害的,你不是运动员,你要比的永远是自己,而不是谁谁谁练两年就深蹲200,谁练三年就拿了IFBB PRO,   不好意思,这都跟你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所以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不再冲极限了,这么多年一次都没再冲过,我不用跟别人去比了,而是会更关注,相比之前的自己,有没有成长,   之前80公斤我一组举8个,现在我能举9个,10个了,很好,这就说明我有在进步。   所以说我的健身哲学,受这本书的影响很大。   到今天我练了十年,马上40岁了,没受过什么伤,   也没有因为训练太疲劳太费时间什么的,影响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健身对我工作生活,只会起一个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不是带来坏处。   因为走这份计划其实进步并不快,它主打的是一个保守,然后缓慢而持续地进步,   Jim Wendler的理念就是说,他想把这份计划,做成一个,能够让你用一辈子的计划。   什么叫用一辈子的计划?   就是无论你训练状态好,还是不好,还是你一段时间没练,还是你变老了,没有年轻时那么强壮了,都没关系,你都可以持续地去走这份计划,   如果说你不是全职训练的运动员,你日常有工作要忙,有自己的生活,健身需要为生活而服务,而不是牺牲自己的工作生活来为健身服务,   我觉得这份计划,和这个训练计划,会非常适合你。   如果你是我的老粉丝的话,就会知道,以往我也推荐过很多实实在在有价值的书,   但是没有所谓的畅销书,都是销量惨淡甚至是很冷门的,你没听说过的,   为什么?   在别的领域我不知道,起码在健身领域,它作为一门系统学科,   无论是涉及生理学,还是运动训练学,还是康复治疗学,等等,它一定是有门槛的,   这就注定了,你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学,去提升自己的认知,才有可能获得一点点进步,包括看这些书也是,   不可能存在那种什么捷径,你看完一本书,一个视频,每天跟着练三个黄金动作,每个做10分钟,就能怎么怎么样,   如果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这种才会是畅销书,包括你看健身区头部的那些UP,你只有讲这些东西才能火,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既懒惰,还总想着走捷径的,   抱歉,在健身领域不存在这回事,   所有的这些,都是割韭菜,我把话放这了,至于信不信,请你自己去判断,每个人的人生,都只能由自己负责。   第二,我要提醒一下新手,这本书对你没有意义,买了也白买,不止是531了,   其实任何一份训练计划,对你都没有意义,   很多人想要健身的时候,往往第一步就是要在网上问别人,"求一份训练计划,"   这个思路是有问题的,因为训练计划本身并不能教会你如何去训练,   这个阶段你最需要的是,建立和掌握基本的动作模式,甚至是更基础的,呼吸,关节,核心这些基础功能,   至少你要达标,就像小学生,拼音,组词,造句,你都不会,那给你扔一本唐诗,宋词,它就没有任何卵用,   唐诗宋词并不能教会你拼音,组词,造句,我有讲清楚吗?   要注意,这里说的新手,包含了所有未入门的健身爱好者,包括自己夏季八练了三年,五年的朋友,   我这边判断你有没有入门,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你去做一个动作,深蹲也好,卧推,硬拉也好,你分别用20-30%的轻重量,60-70%的中等重量,以及用90-95%的大重量(事实上大多数新手,都不用加到90%,动作就已经严重变形了),分别去做动作,   然后你把视频拍下来,自己做个对比,看看动作的模式,杠铃的轨迹,架子的扎实程度,看它们是不是一致的,   如果不同的重量,你做动作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好意思,你还没入门,   我建议你把重心,聚焦再基础动作模式的学习上,   想要节约学习的时间,少走点弯路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线上线下系统入门课程,老杨-健身小食堂:从来没有学员续课:我是怎样把私教课卖成这样子的?   我这边教学生,判断你的训练水平,一直都用这个方法,不看你能举多重,这个是用竞技体育的思维去考量,因为到了竞技体育阶段,他们不存在说基本动作模式还存在明显缺陷的,这在少体校阶段早就打磨好了,   但对于普通的健身爱好者,这一点就非常关键,   如果你已经入门了,那么你的动作不会轻易变形,更大的重量最多你举起来比较困难,或者举不起来,但是动作不至于明显变形,   到了这一步,我才会认为你已经入门了,可以去考虑训练计划这件事情了,   在此之前,你考虑走什么计划都没用,   你拼音,组词,造句,都不会,然后你在那考虑我是要学唐诗,还是学宋词,哎呀好纠结呀,这叫缘木求鱼,没有任何意义。
(内附10年真题&听力)大英赛准备得早,保研加分少不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内附10年真题&听力)大英赛准备得早,保研加分少不了(内附10年真题&听力)大英赛准备得早,保研加分少不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wisdombay.com.cn/post/1040.html发布于:202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