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译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译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译文

2、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译文

3、高一年级劝学原文及翻译

  【导语】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无忧考网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1.原文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字音   木直中(zhòng)绳   輮(róu)   槁(gǎo)暴(pù)   就砺(lì)   参(cān)省(xǐng)   须臾(yú)   跂(qì)   楫(jí)   生(xìng)非异   跬(kuǐ)步   骐骥(qíjì)   驽(nú)马十驾   锲(qiè)而舍之   金石可镂(lòu)   螯(áo)   蛇鳝(shàn)   3.字义   1、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2、已: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日晒。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经墨线丈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提起脚后跟。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假:借助,利用。   21、舆:车。   22、利足:脚步快。   23、致:达到。   24、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5、绝:横渡。   26、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27、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8、兴:起。   29、渊:深水。   30、蛟:一种龙。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   41、螯:蟹钳。   42、躁:浮躁,不专心。   4.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XX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5.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县)人,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曾两次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担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了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与其弟子撰成《荀子》一书。  【元】戴表元   我昔如君初冠时,见君垂角儿童嬉。   君今长大一如我,但少头上斑斑丝。   诵书如流日千纸,更出清言洗纨绮。   明珠在侧真自失,挟册茫洋吾老矣!   人言四十当著书,春风半负黄公垆。   童奴哂笑妻子骂,一字不给饥寒躯。   儒学无成农已惰,履穷始悔知无奈。   人生少年还易过,请君努力无如我。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前几天,我到桂林游玩。俗话说得好:“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我看真是一点儿没错,那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真是中外游客度假的好地方。   到那儿的第三天,我和家人坐车去了阳朔。在来到阳朔著名景区——漓江时,我发现那里有许多外国朋友也在等着上船。我们上了预订的船,船开后,一路不停地按着相机快门,希望能将这美丽的风景永远保存下来,留作纪念。我和妈妈上蹿下跳地拍风景,舅舅一家也在船尾拍照,不时还传来一句:“来来来,快帮我拍!”火辣辣的太阳把我们晒得汗流浃背,而我们却全然不顾。我停下休息时突然发现,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拿出照相机、摄像机拍照、摄像,没有几个是闲着的或是靠在躺椅上戴着墨镜抽香烟的。我心想:“咱中国人还真是很勤劳的。”不过,为了永恒的留念而浪费欣赏的时间到底值不值得呢?我突然感到有点纠结。   当我不经意环顾四周一看,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外国人没有忙着在照相,他们兴奋地欣赏着大自然的迷人风景。这时,有一条载着四个外国人的船超过我们,我突然觉得他们好像在盯着我的包看。我随即查看了自己的包,可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我抬起头,猛地发现他们的包比我的包小好多!我再仔细看了一下中国人的旅行包,发现我们的包就是一个“小家”:衣服、药品、食物、水、手机、薄被子……无所不有。再看看老外那瘪瘪的包,就知道里面几乎是空的。   这一发现让我突然顿悟了旅行的真谛。我再无心拍照,把相机、衣服交给了妈妈,决定专心欣赏风景。“你可不要后悔!”老妈边收边说。这时的我已经明白,照相机其实是个无形的笼子,原本一切活动的东西全部被静止了,虽然图片被保存下来,但是已经失去了它原景的意义和活力。人在这里就像一个失去自由的囚徒,能在青山绿水中“游荡”的山,在照片中就成了缺一块少一块的土坡,失去了它原有的美丽。不光如此,我们的背包就是一个家,想一想这家有多重?少则10斤,多则20斤,甚至30斤,这就相当于我们出去玩,背上了一个家,这样游玩能轻松、能高兴、能快乐吗?   我在想,旅行还是应该学一学外国人,把美景记在心里。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一年轻女性在猛兽区擅自下车,导致其母惨死虎口,自己身受重伤的悲剧发生。这起意外发生的可怕性,以及背后问题的严重性提醒人们:遇事三思莫冲动,否则后果会惨重。   反思,会让我们理智清醒。生活是各种各样片段的彩色交织,我们在享受其中愉悦人心的片段的同时,理应接受其中惹人心烦的片段的负面洗礼。“三思而后行”这句古话深入人心,它告诉我们做事要理性,谨言慎行。诚然,理性在冲动面前显得如此弱不禁风,倘若不加反思,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控制,难免会被冲动这一魔鬼操纵,超越规矩,害人害己。   冲动任性,必将受到惩罚。女子在猛兽区的车内与丈夫口角,擅自下车拉开司机车门的举动,正是被魔鬼冲昏头脑,这是不理智的行为,不负责任的举动。尽管协议在先,但协议能保护你不受伤害的前提,是你不能擅自下车。情绪激动时,忘记了义务和责任,让任性的习惯占据上风,为魔鬼打开潘多拉的瓶子。因此,学会三思而后行,控制好情绪是一种理性和智慧。假如女子能够对问题理智分析,也许悲剧不会上演。现实中,有多少“如果”让事后诸葛亮们假设?难道老虎给你任性机会吗?它用动物的方式警告那些任性胡来者,以此来惩罚冲动者。   理性智慧,是成熟的标志。现实中,老虎伤人是偶然,但是还有多少老虎没被关在笼子里?横跨栅栏,不走斑马线、恣意撞红灯、开车随意变道、开车看手机玩微信、游区违反规定执意攀爬乱涂乱画、飞机上的空闹、国外旅游殴打工作人员.无论是锁事还是大事,不管什么情况,按照我的意志办事,否则就打就闹。心智逐渐成熟,阅历不断积累,大爷心态的劣根要抛弃。遇事三思而后行,杜绝冲动应成为一种处事习惯。倘若以自己的任性态度变本加厉的彰显,终将酿成大祸,追悔莫及,任性猛于虎。   管理和监管,都必须到位。对于一些危险地带,景区应规范管理,安全保障措施应齐全,应对机制应健全;监管部门应定期检查落实责任,在其位应有所作为。关爱游客,敬畏生命,才能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   理智思考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最为宝贵的礼物,唯有理智思考,清醒反思,而绝非为所欲为、无理取闹。不但是责任体现,更是智慧彰显。因此,遇事三思莫冲动,为人为已有敬畏。  【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今天®无忧考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劝学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1.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注释   一、字音   木直中(zhòng)绳   輮(róu)   槁(gǎo)暴(pù)   就砺(lì)   参(cān)省(xǐng)   须臾(yú)   跂(qì)   楫(jí)   生(xìng)非异   跬(kuǐ)步   骐骥(qíjì)   驽(nú)马十驾   锲(qiè)而舍之   金石可镂(lòu)   螯(áo)   蛇鳝(shàn)   二、字义   1、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2、已: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日晒。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经墨线丈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提起脚后跟。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假:借助,利用。   21、舆:车。   22、利足:脚步快。   23、致:达到。   24、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5、绝:横渡。   26、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27、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8、兴:起。   29、渊:深水。   30、蛟:一种龙。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   41、螯:蟹钳。   42、躁:浮躁,不专心。   3.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XX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4.知识点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5.读后感   《劝学》这篇文章是荀况最有名的文章。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形象地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学习要坚持这个道理。比如说“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呀,比如说“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呀,比如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呀等等,都很有名。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一句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蚯蚓没有很锋利的爪子,没有很强硬的骨头,却能在坚硬的土地里自由地活动,还能吃到泥土,饮到地下的水,是因为专心致志的缘故。但是螃蟹有很多腿和两个有力的大钳子,却只能住在蛇挖的洞里,是因为浮躁不认真的缘故。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不由得想起“囊萤映雪”的故事。“囊萤”说的是一个人叫车胤,他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晚上点不起油灯。可他太想读书了,怎么办呢?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他推开窗一看,有很多萤火虫在飞,他灵机一动,找了一个袋子,抓了一把萤火虫进去,用它们微弱的光映着读书。而“映雪”说的是一个叫孙康的人,十分好学,可家里也是很穷没法点灯。他觉得时间白白浪费掉了很可惜。一个冬天,他出去一看,下了大雪,银光闪闪,十分明亮,于是,他取出书来,不顾寒冷地读了起来。   这两个故事都是说的家境贫寒却刻苦读书的故事。我们现代人和古人相比之下条件有多么好,多么优越呀,可我们却不好好读书,这难道不是在浪费这么好的条件吗?我们现代人受的苦能古人相比吗?我们有资格寻找借口不去读书吗?有的人抱怨家长不给买书看,有的人抱怨作业太多没有时间看书,找出各种理由去逃避读书。其实这些都是借口。   所以我们要明白:读书,不需要任何理由,不想读书,所有的理由都是借口。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找借口,只要认真做了,坚持做了,就必定成功!   劝学段落大意:   本文节选自《荀子·劝学》的第一、第三和第六段。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应持的态度和方法:   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首句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用一连串的比喻进行论证,最后说明人要广博地学习并不断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   第二段,论述学习的作用。作者先从正面阐述学习的显著效果,接着阐述良好效果的取得是因为凭借外界条件,最后推论人需要通过学习来改造、提高自己。   第三段,说明学习应持的态度。全段分三层:   第一层着重说明知识需要积累;第二层着重说明学习贵在持之以恒;第三层着重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这三层意思层层深入,内在联系十分紧密。
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译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译文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译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wisdombay.com.cn/post/829.html发布于:202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