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中怎样提高语文文学常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高中怎样提高语文文学常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高中怎样提高语文文学常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导读目录:
3、高中文学常识
【导语】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对于考试而言,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无忧考网为您提供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大全整理,平时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考试时会更得心应手,快来看看吧!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2,“四书”是《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的合称。 3,“五经”是儒家经典的合称,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4,《楚辞》是战国末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的艺术形式创作出来的新体诗。 屈原,名平,字原,代表作《离骚》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其中名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春秋》相传为孔子所编撰,后由鲁国史官左丘明为之作传,全名叫《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春秋》记录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27年的历史大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6,《国语》是第一部依照国别记叙各国史实的国别体史书;西汉编定的《战国策》是另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共十二国策33篇。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体例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比《史记》少了“世家”,共四个部分组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9,《汉书》作者班固(东汉),《后汉书》作者范晔(南宋),《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 10,《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据《水经》作注,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 11,南朝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共编选汉魏以来有关男女闺情769首,高中课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选自该集。 12,《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是南朝人刘勰著成。 13,《资治通鉴》由北宋时期司马光编撰,所记史事上起东周,下迄五代,共1362年,按年叙事,是我国古代长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钦赐书名。 14,《四库全书》由清代永容、纪昀等编写,是清代官修的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内容分经、史、子、集四部。 15,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为《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罗贯中)、《西游记》(明吴承恩)、《红楼梦》(清曹雪芹)。 16,贾谊,西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长沙。高中课文所选篇目有《过秦论》。 17,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初中学过他的《出师表》,是伐魏临行前呈递刘禅的奏章。杜甫的七律《蜀相》以他为题材,内容是“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8,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时期诗人,散文《桃花源记》是他的代表作。高中课文学过的诗歌有《饮酒》。 19,“初唐四杰”是指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0,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主要有王维、孟浩然;边塞派诗人主要有岑参、高适;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也是边塞诗人。 2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的第二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 22,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人称杜工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分别是《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3,韩愈,字退之,人称昌黎先生,唐朝古文运动倡导者。《师说》是第一篇关于教师问题的论说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观点都具有深远意义。 24、柳宗元,字子厚,人称柳柳州,又称柳河东,唐朝文学家。“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分别出自初中课文《捕蛇者说》和《小石潭记》。高中学过《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以独特的寓言形式讽喻时政,表达“顺应天性”的观点。 25,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由他进一步完善成熟,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琵琶行》是他贬谪江州司马后感伤身世的诗篇,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令人唏嘘。 26,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诗人,他的《阿房宫赋》以秦朝的奢逸亡国为戒,发出警告“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选自绝句《过华清宫》。 27,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他的政论性散文多有鲜明的政治态度,如《伶官传序》论述国家盛衰之理在于“人事”,其中名句有“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8,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六国论》以古讽今,指出“弊在赂秦”是六国破灭的关键原因,暗示北宋统治者的不当之举。 29,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诗词文及书法绘画均有很高成就。散文《石钟山记》体现景、情、理的统一,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反问。词的艺术性更强,《念奴娇·赤壁怀古》以雄奇的想象,烘托建功立业的古代英雄,寄托自我理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水调歌头》寄情中秋明月,感叹世间“圆”“缺”,道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曲。 30,苏辙,字子由,与其父兄并称“三苏”。“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是《黄州快哉亭记》中的哲理佳句,我们在高一学过此文。 31,柳永,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雨霖铃》是其代表作,“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2,司马光,字君实,谥号文正。《训俭示康》是选入高二课文的作品,以“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表达个人对物质生活的态度,劝告子孙保持廉洁。“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更是从为人、治国角度强调奢靡的危害。 3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时期婉约派女词人。《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流露寂寞孤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篇末点睛之笔。 3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爱国文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将自己卧病在床壮志不改的衷心表达无遗。 35,杨万里,南宋时期诗人,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将当时西湖风光描摹得准确生动。 36,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词人,风格多变。《青玉案》“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初中还学过《清平乐·村居》,描绘农家欢乐图,“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7,文天祥,字履善、宋瑞,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指南录〉后序》表达誓死南归、一心救国的忠义。《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励志名言。 38,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结构通常是四折加一个“楔子”。每“折”用固定的一种宫调决定音调高低,采用不同曲牌表现唱词内容。如[正宫]是宫调,[滚绣球]是曲牌。关汉卿,的戏剧(剧作)家,代表作《窦娥冤》是杰出的古典悲剧。他和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1958年田汉为纪念他编写的历史剧是《关汉卿》。 40,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散文家,入选课文的散文《项脊轩志》借“百年老屋”兴废,怀念家人亲友,感情真挚。 高二了,发现语文常识真的很匮乏,诗读不懂,文言文看不懂,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提高语文文学常识,尽量可以应试的,还有我是理科生,什么多看书真的没那么多时间,谢谢了 高中语文是高中学习中一门重点科目,语文成绩绝对不能低。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语文怎么学,而且语文这项科目提分较慢,很多学生因此放弃了在语文成绩上的努力。如果就语文这一门科目可能就跟别人拉开几十分分,十分可惜。 其实,很多同学语文成绩差,绝大部分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学习语文虽然没有其它科目提分那么明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的,需要学生们一步步坚持。 语文是一个极重视积累的科目,建议学生准备两个本子:随笔本和知识积累本 随笔本:随笔本是用于创作的园地,在随笔本里,没有文题的限制,有的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熔铸古今、笔下生花。通过积累、感触和思索,基本能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把随笔本当成一个情绪的垃圾桶,当然情绪若能通过笔端得到良好的宣泄,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其实随笔本可以有更好的用处。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专题,从妙辞佳句到到精美文章、从历史典故到民间谚语、从术语名词到文学流派、从文学描摹到专题研究,可作随时的大量的摘录抄写。随笔本常备手边,努力坚持,积累多样的表达,使之成为一本美文汇集。 知识积累本:知识本是用来记录语言和文学方面基本知识的,可用于随堂笔记和个人整理。经过初中学习,绝大部分的语法知识和语言现象都有触及,但限于理解能力,许多同学是一知半解,支离破碎的。到了高中,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从字形、词语、标点到句法、修辞,用一年时间归纳整理,同时对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可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 想学好高中语文,光看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语文一定要多读书,多看一些课外书,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下面给同学们分享一些语文文学常识,可以根据图片直接背诵记忆哦 由于文学常识具有内容涵盖广、知识分布乱、相关资料杂的特点,所以长久以来给同学们的复习带来了比较大的麻烦。 并且,文学常识的考察是以人物传记为载体,来考察一些古代习俗制度的,所以完全可以把它独立出来,专门准备。 你可以专门做每篇文言文的文学常识题,集中把它做完,而不必读原文。 再准备一本专门的笔记本用来记录你做错的和不熟悉的,以及在题目中反复出现的高频常识。 最后,不时翻一翻文学常识小册子,即那种将文学常识分门别类整理好的小册子,市面上这种资料非常常见。 但是,还是要以做文学常识题为主,翻小册子为辅,因为你翻小册子只是短时记忆,很难真正内化为长时记忆,所以必须通过做题,在题目中进行是非判断来巩固记忆。 即便我们知道文学常识题可以脱离文言原文而存在,从而我们可以将这些题集中在一起,专门练习,但是一张试卷上仅有一道这样的题,再怎么集中,也仍是杯水车薪,我总不能买上 300 套试卷吧! 根据以上我对这道小题的研究和认识,这一个月,我利用业余时间打造了一套文常题库,在 1000 余份真题卷和模拟卷中精选出了 300 道文常题,删繁就简,分门别类,以求最大限度地减轻同学们复习的压力,为其他科目的复习赢得时间。 这套题库,我为其取名为“文常津逮”,即通过我这套题库小册,可以达到掌握文学常识的目的。 《文常津逮》一共上中下 3 册,外加答案 3 册。 上册包括姓名称谓,古代官职、天文历法; 中册包括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 下册包括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目录文献。 总共十类,涵盖高中文学文化常识所有方面。 每类约 30 道题,全部按照全国卷出卷形式收题,所以只收选择题,对于一些模拟卷中的填空题,问答题等其他形式的题目一概不取,强化对高考文学常识题是非判断型的考察方式的适应。 这 300 余道选择题,基本解决了文学常识“广、乱、杂”的问题,以列举的方式对之进行了地毯式的梳理,同时又通过人工筛选,尽力做到了不重不漏,从而大大降低了“文常津逮”题库的题目数量,做到了只列举,不穷举,相信通过这套题的训练,能使同学们对文学常识形成一个鸟瞰的视角,作整体的把握,一次性实现三年都未曾实现的对它的清晰的认识。 高中语文 文学常识大全 一.名作简介 1.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 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 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 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 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 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三、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 --------上岸密码:语文11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可以先整理一下脉络。文常(文学常识)也是送分题。而且这些知识对于文言文答题特别重要,不是放掉就行的。 文常最重要的是几个方面,就是帝王将相的官名、教育科举制度。 说白了,文言文都是历史的记录。记录谁的?不可能记录平头百姓,本纪、世家、列传都写的是啥?不懂的自己去查。 总之都是记录皇帝和官员的工作,当然还有他们的生活。 那就是官职机构、科举考试、天文地理、衣食住行。 所以不要死记硬背条目,要看串讲的资料或者课程,有人帮你串起来理解,这样有助于理解记忆,有助于读懂文言文,以及更好地解答文言文的选择题、翻译题和简答题。 文言文考试的核心,就是读懂故事和按照规范答题。 选择题的设错类型、翻译题的降低难度、简答题的概括情节、分析原因,都脱不开这些背景知识。 特别生冷的,也不需要刻意记忆。因为一般命题是随文设问,所以文章中一般不涉及的,也不会被考点涉及。 【官员】 【科举】 【天文】 【地理】 其余的自行补充,看一两本专题书可以了。如果老师整理得好的话,也可以不用看书。 主要还是刷题内化,以及在阅读文言文刷题解题中调用。 再次提醒,不需要搞过头,冷门的不可能考的用不着。 什么是冷门的。 想一想高考文言文选材,是不是也要“正能量”,这样,负面的题材都不用在意。 而且,文言文一般以史传为主,不可能涉及的话题,也可以简单带过。这样,就可以缩小了需要掌握的文常知识点。 【原文更新版本】与子偕行:高考笔记 - 语文 - 文言文 - 文常 高质量回答合集,从育儿到高考,点击收藏 高中文学常识范文第1篇 语文是高考的第一科,所以我们在答高考语文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让我们在语文上有不错的发挥,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中语文必备文学常识 1.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秦穆公 宋襄公 8.五等爵位指: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9.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10.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仁 义 礼 智 信 11.五常(五伦):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 12.五教: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13.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14.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宫 大辟(隋后)笞 杖 徒 流 死 15.死的五称:天子-崩 诸候-薨 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死 16.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洵 褚遂良 张旭 1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五谷:稻 麦 黍 菽 麻 19.五彩:青 黄 红 白 黑 20.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21.五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22.五毒:蝎 蛇 蜈蚣 壁虎 蟾蜍 23.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 二更(21-23) 三更(23-1) 四更(1-3) 五更(3-5) 24.五官:耳 目 口 鼻 身 25.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赵树理 26.五荤:(佛语)大蒜 韭菜 薤 葱 兴渠 27.五岭: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大庾岭 28.五味:甜 酸 苦 辣 咸 29.五香:花椒 八角 桂皮 丁香花蕾 茴香子 30.五脏:心 肝 脾 肺 肾 31.五陵:高祖长陵 惠祖安陵 景帝阳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32.五湖: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 33.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34.六艺经传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35.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 乐 书 数 射 御 36.造字六书:象形 指示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37.诗经六义措:风 雅 颂 赋 比 兴 38.六部;户部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39.六亲;父 母 兄 弟 妻 子 40.古代婚嫁六礼: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徵 清期 亲迎 41.六朝;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六畜:马 牛 羊 狗 猪 鸡 43.苏门六君子:黄庭坚 秦观 晁补之 张来 陈师道 李麃 44.六甲:六十甲子//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 甲申 甲戌//妇女怀孕 45.六尘:(佛教名词)声 色 香 味 触 法六种境界 46.:天 地 (上下) 东 西 南 北 47.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 耳 鼻 舌 身 意 48.科举考试中的五魁:各级考试的第一名 二.高考语文的规律 1.基础知识要扎实,但是也要懂考试规律 然后希望大家能牢牢记住我的这句话:学知识不能投机取巧,但考试绝对有规律!尤其是高考这种不涉及到高深知识的选拔性考试,有极强的规律性!不管谁出题,高考题的思路不会变,每年的高考题大方向是不变的,所以它必然有极强的规律性!所以,你们把前几年的你们当地的高考题收集好,只要当地的,外地的高考题不需要研究 要求的不是把这几套题做会了,也不是要求你们反复做几遍,我要的是把这几套题彻底研究透,换句话说,看到每个问题时,立刻脑中能反映出出题老师想考你什么,需要你掌握什么知识。所以说对于语文来说,其实很简单,就是把高考要考的相应类型问题一个个的解决过关就可以了 高中文学常识范文第2篇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1.先秦作家作品 (1)诗歌——《诗经》与《楚辞》 《诗经》:“诗三百”,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六义”。与《书经》、《礼》(《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合称“五经”。 《楚辞》:收录屈原等人的作品,“楚辞体”又名“骚体”。代表作《离骚》,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2)散文——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论语》(后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专集,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 历史散文:《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左传》(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国语》(第一部国别体)、《战国策》(《国策》)等。 2.汉代作家作品 (1)赋文——贾谊的《过秦论》 (2)史书——《史记》(开纪传体之先河,“二十四史”“前四史”)和《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1)诗歌——“三曹”、陶渊明(东晋,第一位田园诗人)和乐府诗双璧 (2)史书——《三国志》(西晋陈寿)和《后汉书》(南朝范晔) (3)文学理论——《文心雕龙》(刘勰,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 (4)小说——《世说新语》(刘义庆,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 4.唐代作家作品 (1)散文——古文运动(“韩柳”)、刘禹锡(字梦得,《陋室铭》)、杜牧(《阿房宫赋》) (2)诗歌——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阶段 初唐:“初唐四杰”和陈子昂。 盛唐:两个流派(“王孟”为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苏轼赞王维“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两大诗人(李白、杜甫。杜甫组诗“三吏”、“三别”),另有自号“四明狂客”的贺知章。 中唐: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稹和白居易“元白”,白居易“叙事诗双璧”(《长恨歌》和《琵琶行》) 晚唐:“小李杜”(杜牧《樊川文集》)。 5.宋代作家作品 (1)散文——唐宋家(欧阳修《六一诗话》,“三苏”中苏洵《六国论》)、范仲淹和沈括(《梦溪笔谈》,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 (2)词——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北宋有柳永(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乐章集》)、欧阳修、秦观,南宋有李清照(易安居士,《漱玉词》)和姜夔。 豪放派:北宋有苏轼(开豪放一派)、范仲淹,南宋有辛弃疾(号稼轩,《稼轩长短句》)、陆游和文天祥。 (3)史书——司马光(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 6.元明清作家作品 (1)戏曲——元代有关汉卿(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王实甫(《西厢记》,张生和崔莺莺)、马致远(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明代有汤显祖(《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清代有孔尚任(《桃花扇》)。 高中文学常识范文第3篇 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过度追求语文知识的外显性学习,对于默会知识的了解较少。学生在课堂中只学习了外显知识,在课堂中表达的机会少了,且学习的知识无法直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还会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学习默会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默会知识概念分析 默会知识这一理论是由英国思想家迈尔克提出的,心理学家滕伯格认为默会知识是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默会知识强调了人们的领会能力,需要人们对事物进行全面的把握。默会知识通常是藏在显性知识背后的知识,人们无法直接的观察到一个人拥有的默会知识[1]。教师想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显性知识,还应当培养学生的默会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默会知识进行培养,以此提升教学效率。 2.小学生学习默会知识的作用 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属于对立统一的,显性知识是默会知识表现出的一部分,而默会知识则属于显性知识的拓展。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没有明确的规范,个人的经历以及特点等,都会影响人们对于默会知识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教授显性知识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遇到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而这些内容也无法通过语文课堂直接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语文学科中的知识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默会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3.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实际运用 3.1在教学情境中运用默会知识 默会知识通常强调的是知识的情景性,学生获得默会知识通常与特殊问题或者情境有关,是对特殊情境的综合把握,因此默会知识产生作用与情境有直接的关系。学生的个人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属于重要的资源,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并创立教学情境,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2]。例如教师在讲解《荷花》一文时,就可先引导学生创立教学情景,唤醒学生的默会知识,随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人物是怎样看待荷花的,再挑选一些学生扮演课文的角色,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荷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就能够体会到文中人物感到荷花的感受,能够充分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综合素质。 3.2改变师生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尊卑的关系较为明确,影响了学生运用默会知识。因此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师生地位,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的默会知识与学生的个性有直接的关系,且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特的视角与感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常与教师的感受不一致,此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运用默会知识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不能以教师的身份镇压学生,这样会影响学生运用默会知识理解课文,且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3.3在实践活动中运用默会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表述中组织语言,从聆听中学习知识,从阅读中学会阅读。因此教师应当以文本为基础,指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法进行实践,从听说读写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从汉字入手,利用汉字的规律帮助学生学习。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记忆汉字,利用同音、汉字的象形等特点,还可用用编字谜以及加减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默会知识,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记忆汉字。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也应当布置一些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例如制作手抄小报或者进行小作文比赛等,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运用默会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3.4组织交流默会知识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默会知识的运用程度也不同,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已经掌握的默会知识[3]。通过默会知识的交流,就能够得到整体的认同,最终使全体同学都能够正确的理解语文知识,提高整体水平。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头脑风暴的过程,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想法,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例如在讲解《小白兔与小灰兔》一文时,教师就可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运用默会知识进行学习,从多个角度感受小白兔与小灰兔的想法,更深入的理解文中两只兔子的想法,提高语文水平。 4.结束语 高中文学常识范文第4篇 一、我国高中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1.自我意识强化,人文价值观念匮乏。当前的高中教育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善恶与美丑等观念上相比于传统意义存在一定分歧与扭曲,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传统的标准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的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纪律观念比较淡薄和生活比较懒散的现象,而且还经常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楣娣叮缓艽笠徊糠值难生在和别人在进行交往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自我意识过于强烈、自我个性追求过度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当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会采用比较极端的处理方式和手段;目前当代高中生日益匮乏的人文价值观念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2.民族意识淡化,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比较缺乏。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大国,在这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优秀的科技、文化、历史传统和人文知识都在世界大舞台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并且对很多国家后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高中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非常的少,生活中过度热捧所谓日韩风、欧美风,却不够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造成国内传统文化慢慢淡出高中生视野。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当代高中生的民族意识逐渐弱化,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也很难产生相应的认同感。 3.人文常识掌握不足,缺失内在的人文素养。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中,应试教育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育的目标非常非常的明确,而且十分的单一,那就是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具备一些专业技术的人才。由于应试教育教学目标的推动,国内很多高中教师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却不怎么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应试教育环境下,我国高中生学习压力比较大,教师灌输更多专业知识与技能导致学生精力与时间过度消耗,从而使得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提升自身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素养,对相应的人文理念的感悟也非常的少。 二、人文精神在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1.重视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对语文教育的地位进行明确。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的高中中,很多的管理人员认为语文课程的设立是没有必要的,导致很多的院校语文课程安排的课时非常的少,甚至有的院校没有开设语文这个课程。所以要想通过语文教育来对高中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首先就需要重视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通过语文教育去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在高中要能够让学校的管理人员、高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语文课程在人文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从而对学生的教学结构进行改善,同时还要能够对语文课程所包含的知识进行扩大。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格,完善学生的人文素养。 2.坚持“人文文化”为主线的“大语文”教学观。随着人们思想的改善,各个学科之间的距离不断的被缩短,逐渐走向了大融合的局面,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也逐渐的变得模糊起来。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把传统单一的语文教育模式进行改善,基于人文文化教学,将语文教育与艺术、哲学以及历史等学科有效结合起来,以此树立科学合理的语文教学观念,由此学生就可以从不同视角展开人文素养的培养,确保学生可以从多方位接受人文知识。 3.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语文校园文化活动,并且积极地开展和人文精神有关的讲座,邀请学者和研究人员来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深化,这样不仅仅能够建立起一个生动活泼的校园氛围,而且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对自身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并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人文精神。 三、结语 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我国高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高中通过语文教学不仅仅能够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一个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对自己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健全自身的人格。 参考文献: 高中文学常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大纲;识字规定;识字程度 一、语文单独设科以来,我国语文课标对于识字规定的变化 (1)清末时期,我国主要颁布了2个重要的课程文件。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该章程对识字教学开始进行改革,提出废除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识字课本。由于多种原因,该学制没有实施,但对教材的编写和识字教学的改革有重要影响。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除开设“读经讲经”外,要开设“中国文字”科,它与高等小学堂开设的“中国文学”科一起被视为国文科的前身。由此可见,初等小学的识字教学有了很大改进。 (2)民国时期共颁布了8个课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了《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1916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了《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这两年的教学大纲提出废科举,兴新学,废除读经讲经,将“中国文学”科改为“国文”科。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小学国语课程纲要》对识字的规定:重要文字的认识。但在“毕业最低限度的标准”中提到识字量的问题:初级小学(1-3年级)“识普通的文字两千个左右”;高级小学(4-6年级)“识字累计至三千五百五十个左右”。 (3)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共颁布了15个课纲。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在文件后的“注解”中要求“常用字汇,暂以中央教育部社会教育司所拟定的常用千字作为常用字,酌加普通常用字,约计为三千个。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汉语教学部分指出“能够掌握汉语的基本词汇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上所必需的词汇,能够掌握构成这些词汇的一定数量――三千至三千五百――的汉字。”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规定: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学生打好这个基础。为了适应阅读和写作的需要,三千五百个常用汉字,应该是一二年级教学生掌握半数左右,其余半数的教学在以后四年中陆续完成。一二年级识字教学可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三年级教学生查字典,拼音字母是辅助识字的工具,要充分利用。 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认识汉字三千左右,其中要求掌握二千五百个左右。前三年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认识二千四百个左右,其中百分之八十要求掌握)。”当时小学五年制和六年制并存,因此,他对不同学制各学年应教的字量做出了不同规定。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该大纲不仅在规定识字教学的总字量时区分了应“识”字量和应“会”字量,而且在规定各学段识字教学字量时也明确了应“识”字量和应“会”字量。 2001年,在新课程改革中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则规定小学阶段“认识3000左右常用汉字”,“其中2500左右会写”(新课程标准中规定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共认识3500字左右,其中3000字左右会写)。2001年课标规定该课标在很多方面对2000年大纲作出了很大改动,但在识字教学上的字量规定方面延续性却很强,除了在具体的字量规定上有些出入,分学段的意识和“认”、“写”分离的指导思想都得到了进一步明确。 二、小学应“识”、应“会”字量比较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语文教学大纲小学识字量之规定 1.在各大纲(课标)中,应“识”字量取3000字为最多;要求高的是1963年,达3500字,1956年的上限也达到3500字;要求最低的是1988年和1992年,只有2500字。最高和最低要求相差lOO0字,如以3000字为常数,上下浮动的幅度达33%。 2.在各大纲(课标)中,应“会”字量取2500字为最多;要求最高的是1963年,达3500字,1956年的上限也达到3500字;要求最低的是1988年和1992年,只有2500字。最高和最低要求相差1000字,如以2500字为常数,上下浮动的幅度达40%。 第一学段(1-2年级)应“识”、应“会”字量比较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一般都分成两个阶段。1、2年级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识字量,能进行初步的阅读,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3年级以后,通过阅读和其他途径识字,使学生积累足够的识字量,能进行比较自由的阅读和写作。因为识字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所以,小学识字量的研究,应当既研究小学阶段的总量,也研究1-2年级的识字量。这里我们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纲(课标)对1―2年级应“识”、应“会”字量的规定情况作一比较。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语文教学大纲小学1-2年级识字量之规定 (1986年、1988年和1992年的三个大纲都对五年制和六年制作出了不同规定,这里取六年制1-2年级的字量为下限,取五年制1-2年级的字量为上限;1986年前的大纲都没有区分应“识”字量和应“会”字量,统计时视应“识”字量与应“会”字量是一致的。) 1在大纲中,1-2年级应“识”字量参差不齐。要求最高的是2000年,达1800字,2001年的上限也达到1800字;要求最低的是1950年,只有1000字。最高和最低要求相差800字,以1500字为常数,上下浮动的幅度超过56%。 在各大纲中,1-2年级应“会”字量也差别很大。要求最高的是1978年,达1700;要求最低的是2001年,其下限只有800字。最高和最低要求相差900字,以1200字为常数,上下浮动的幅度达75%。 参考文献 [1]戴汝潜识字教学改革一览[J]人民教育,1997,(4) [2]秦凤珍检视建国后的识字教学[J]天中学刊,2004,(8) [3]田本娜百年识字教学的历史回顾与创新[J]专题研究,2002(9) [4]宋增林识字教学的历史回顾与粗浅分析[J]甘肃教育语文教学,2005(4)高中怎样提高语文文学常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高中怎样提高语文文学常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wisdombay.com.cn/post/636.html发布于:202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