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黔西南州教育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黔西南州教育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丝路故事|【微纪录片】穿越1035公里,中老铁路如何改变老挝?

2、黔西南州:坚持教育立州 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

3、黔西南州教育局

  多彩贵州网讯 (通讯员 潘家富 本网记者 金凤)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新中国成立70年来,黔西南州教育人薪火相传,全州教育走过了璀璨生辉的历程。特别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届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让黔西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再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时代教育立州战略得以逐一全面实施。   “册望班”教育扶贫典范   2019年高考,兴义八中“册望班”学生册亨县弼佑乡洛江村覃继光以668分的高考考上北京大学医学部一经传播,“寒门贵子”成了街头巷尾的热议,新媒体的报道刷爆了朋友圈。今年的“册望班”不只培养出一个北大的学子,本科率更是达100%。   “册望班”从2014年有考生参加高考到目前为止,合计参加高考考生570人。本科上线情况:本科上线566人,平均上线率98.77%,其中:一本上线395人,平均上线率69.30%;二本上线171人,平均上线率30.00%。录取情况:本科以上录取录取本科563人,本科平均录取率98.77%,其中:一本录取349人,平均录取率61.23%;二本录取214人,平均录取率37.54%。   “册望班”的创建,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成为教育精准扶贫的典范。   提质增效为学生圆梦今朝   在“册望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2019,全州高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建国之初相比,教育教学质量已取得质的飞跃。   据《黔西南州教育志》载:1949至1950年,高中在校生仅82人;1978至1979年,高中在校生12783人,1978年高等学校共录取554人,其中本科323人,专科322人。   2019年,黔西南州高考共录取北京大学16人,清华大学13人,军事院校录取29人,本科以上上线人数比2018年增加1219人,本科录取率51.15%,专科以上上线人数首次达到100%。   近年来,黔西南州始终坚持“教育立州·质量为本”为立教之本,坚定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全方位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弱有所扶不断取得新进展,从根本上解决“有学上”到“上好学”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开创了教育工作新局面。   以兴义六中为例,学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战略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根本动力,深化教育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成绩卓著,发展迅速。   2019年,该校参加高考人数684人,一本上线103人,比去年增加13人;二本上线472人,比去年增加18人;本科上线人数575人,上线率增加5.68个百分点。   精准资助点亮贫困学子求学梦   “国家有这个优惠政策,我拿到通知书的第一时间就过来贷款了,国家政策还是很优惠的,让我能够好好读书,没有压力。”义龙新区杨慧琳谈到生源地助学贷款时高兴的说道。   杨慧琳的事例,是我州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点亮贫困学子求学梦的一个缩影。   截止8月20日,黔西南全州成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45万笔,贷款金额2.42亿元。   黔西南州构建了完善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所有学段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大力推进学生资助精准化,学生资助覆盖面逐步扩大,资助项目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对学生资助的获得感也在不断提升。   精准资助,“应助尽助”,不让一个高考家庭经济困难生因贫失学,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不断提升群众知晓率,我州印发了100万份《教育惠民政策明白卡》,还联合制作了“教育精准扶贫微视通”,对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进行系统化、科学化、易记化进行全面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截至目前,全州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45万笔,贷款金额2.42亿元。下达资助资金6.76亿元,资助学生68.05万人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共计3.5万人。   “校农结合”助推产业革命   今年8月22日,望谟县郊纳镇邮亭村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红仪式举行。该合作社深入推进“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学校”模式,全面深入推进“校农结合、产业调整、助农增收、助推脱贫”工作。   “校农结合”工作是新时代省委省政府助推产业革命、打赢脱贫攻坚的创新之举,是教育扶贫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黔西南州通过不断摸索、探索和总结,初步形成了“学校+公司(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义务教育阶段“校农结合”“五心”(企业用心、孩子欢心、家长舒心、学校省心、政府放心)教育扶贫模式,实现学校学生吃上新鲜绿色食品、农民增收致富、企业成本降低,食材安全、资金安全和人员安全等一仗多赢目标。   2018年以来,全州采购农产品数量10.77万吨。其中:2018年全州累计采购农产品达7.16万吨(其中贫困地区3.60万吨);2019年春季学期,全州累计采购农产品数量达3.61万吨,其中贫困地区采购数量1.76万吨。对接采购农产品资金,2017年1.97亿元;2018年5.46亿元;2019年春季学期,采购金额达3亿元。   目前,全州实施“校农结合”学校共1450所,覆盖学生总人数51万人次。全州“校农结合”学校对接签约的基地、合作社、公司或个人共2499个,覆盖贫困户1.23万户,为脱贫攻坚助农增收取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教育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定心丸   黔西南州是贵州省脱贫攻坚主战场,易地扶贫搬迁则是脱贫攻坚的核心工作之一。保障安置点搬迁群众子女就学,是脱贫攻坚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政治任务。   为解决好所有易地扶贫搬迁户适龄子女“有学上,全覆盖,零门槛,无障碍、不落一人”,合力促进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全州按照“规划优先、项目优先、经费优先”全力抓好教育项目建设,为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子女入学提供学位保障,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截至2019年秋季学期,已投入使用149所(兴义市21所、兴仁市12所,普安县7所,晴隆县13所,贞丰县28所,望谟县13所,册亨县30所,安龙县11所,义龙新区14所)。新增学位53892人(兴义市7866人,兴仁市2941人,贞丰县6234人,普安县3326人,晴隆县6751人,册亨县10767人,望谟县3350人,安龙县5446人,义龙新区7211人)。   保障新市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百分之百入学,是助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真搬实住的重要抓手,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是决胜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中确保实现“义务教育保障”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任务。   职业教育催生就业渠道新动力   黔西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全州职业教育按照政府统筹、市场驱动、服务就业、聚焦扶贫的总体要求,按照“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理念,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创新办学思路,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逐渐形成“一校一品、一校一特”格局,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实用型人才。   2019年,全州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招生770人;全州脱贫攻坚“教育+人社+行业”培训就业州级培训共举办了三十三期,培训5600人次。   “感谢政府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平台,让我在经营管理合作社上有了更深的理解,回去后,我将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产业发展上,让村民增收致富。”参加农村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万人培训行动示范班的学员杨琴如是说。   东西部协作教育组团式帮扶助发展   宁波市育才实验学校的赵志华来到册亨一中不久,得知一名高三学生得重病,急需手术却因家庭贫困而拖着,他心急如焚。除了参加学校募捐活动,他利用微信等媒体,发动亲友、同事为这个孩子提供帮助,还风尘仆仆地赶回宁波筹款。经过多方努力,总共募集到7万余元爱心善款,基本补上了孩子手术费用的缺口。   而类似的对口帮扶实例在黔西南州教育界不胜枚举。   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黔西南积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主动对接,强力度、挖深度拓广度,通过“请过来”学习培训和“主动去”对接帮扶,宁波向选派89名宁波市骨干教师和校长赴黔西南州支教、挂职;黔西南州累计安排80名中小学校长赴甬挂职、培训。   截至目前,甬黔两地624所学校结对,其中:州直学校4所,兴义市33所、兴仁市132所、安龙县50所、贞丰县121所、晴隆县101所、普安县56所,册亨县42所,望谟县58所,义龙新区27所。黔西南州每个县已启动实施1所普通高中(或中职)学校、1所薄弱初中学校或2所乡镇薄弱小学的“组团式”帮扶模式。组织开展“教育立州·宁波送教帮扶”校(园)长、骨干教师培训2600人次,远程培训全州教师。   宁波对黔西南州教育援助资金累计7489.98万元,捐赠教育物资累计522.926万元。   云端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覆盖   2018年,“金州教育云平台”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探索出一条以教育信息化引领偏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新路。   随着黔西南教育立州的发展战略,全州积极整合资源、创新应用,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智慧管理和智慧教学为抓手,建成“金州教育云平台”,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云+端”应用,构建省内外向州、州向县、县向乡镇、乡镇向村小或教学点的送教服务体系和逆向交流体系,逐步形成了“一校带多校”、“强校带弱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的智慧教育模式,有效破解教育不均衡难题。   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网络覆盖率达100%;1.23万个班级接通光纤网络,覆盖率达90.5%,其中,1.11万个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完成率达90.3%,完成线上送课累计3000余节。全州1668所学校中已实名注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空间243万个,教师5.2万个,学生8.83万个,家长149.58万个。教师、学生、家长的实名注册率分别达95.8%、90.71%和92.83%。   望谟县郊纳镇中学梅老师说:“以前上公开课前心里没底,自从有了‘金州教育云’以后,每次的公开课就不再那么难倒人了,有几次都收获了听课专家组的好评。   学生家长吴某说:“通过平台‘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家校帮栏目,我可以在课堂记录上去看老师的板书,自己先学一遍,再辅导孩子。在空间上看看一些先进教育理念的文章,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很有帮助。”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面对新时代新形势,金州教育人将全力推进新时代教育立州战略,以重于泰山的责任感,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以迫于眉睫的紧迫感,以乘势而上的持续动力,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夯实基础,攻坚克难,提升教育质量,打造教育品牌,凝心聚力,续写昨天、超越今天、开创明天,再创黔西南州教育新辉煌。  文/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方林 胡庭标   近年来,黔西南州坚持教育立州战略,以啃硬骨头的决心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契合地区实际的教育发展路径,推动了全州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以自己的方式回答了进入新时代该如何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更高需求的时代之问、人心之问。   穷地区只有拿出啃硬骨头的精神才能办好教育,从而让更多贫困学子改变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图为望谟县桑郎镇中心小学的老师再给学生做辅导。(黄家回 摄)   穷也要办好教育   “以前的校舍是难以遮风挡雨的破烂瓦房,操场是烂泥碎石混杂的菜地,没有图书馆也没用体育场……你再看看现在的学校,现代化的教室、食堂、图书馆、体育场可以说一应俱全。”谈起家乡教育的发展情况,黔西南州望谟县民族中学校长龙婴感概颇多。   2014年,望谟县民族中学在“6·06”特大洪灾后重建,7万多平方米的新校园成了望谟县城里最“豪华”的景点,不仅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食堂和宿舍等建筑一应俱全,学校还引进了各式先进的教学设备、体育器材和智能校园一卡通。   作为望谟县第一所全寄宿制独立高中,望谟县民族中学可谓是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变化的一张名片。   “2018年我们高考上一本线的有32人,二本以上458人,还出了600分以上考生,这对于教育底子单薄的望谟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突破。”龙婴介绍说,像望谟这样的穷县想办好自己的教育要面临很多困难。“但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必须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受教育环境,这是责任,也是使命。”   2013-2017年,作为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望谟县腾出了最好的地块并投入教育经费37亿元,加大全县校舍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初级中学以上(含九年制学校)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完全小学以上学校现代化教育技术“班班通”全覆盖的目标。   “治穷先治愚”。穷地区必须优先办好教育,只有让更多贫困学子通接受良好教育才能让他们摆脱“思想贫困”从而改变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要结合实施‘教育立州’战略,不断改善学校硬件、软件条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黔西南州委书记刘文新在州委七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黔西南州共争取各级各类教育项目建设资金7.26亿元,实施教育项目学校488所,单体项目599个,大力加强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同时,将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子女入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依法保障新市民子女平等入学,目前,全州已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就读5279人。   近年来的黔西南教育发展成就颇为亮眼:2017年在校学生突破74万人、学校专任教师44500人、本科录取11752人。“两基”顺利通过“国检”,兴义一中、兴义八中升为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并跻身全国百强中学,黔西南民族师专成功升格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建立黔西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好了 他们笑了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影响着每个人的未来发展。近年来,黔西南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一份份数据与办学条件改善上,更体现在每一个当地人的真实感受上。   “原来上学吃饭要赶回家里,还根本吃不到肉。现在孩子们幸福了,在学校就能每天都有肉吃!”看着自己的孩子能吃到热乎乎的学校营养餐,安龙县的学生家长周莉很开心。   “以前好学校都在兴义市里,孩子要上好一点的学校要面临很困难。现在县里就有不错的学校,女儿在家门口就能上心仪的小学,孩子压力小了,我们压力也小了。”谈起孩子的上学情况,晴隆县的学生家长梁明峰笑了。   “要不是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帮助,我根本上不了大学,跨越黔山大地来求学。我相信这能改变我一生的命运,改变我们整个家庭的命运。”从册亨县走出来的大学生雷青青笑了。   ……   从吃不上肉到营养午餐,从远走求学到就近上学,从因贫辍学到圆梦大学……近年来,金州大地上更多的孩子和家长笑了,更多的贫困家庭升腾着改变命运的新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黔西南州持续推进教育公平事业发展。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始终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坚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明显提升。   为打通贫困学子求学通道,黔西南州制定并组织实施了《黔西南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教育扶贫作战方案》,保障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免费入学,并积极推进大数据“聚通用”,对困难学子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对困难学生实现“应助尽助”。截至今年6月,全州共下达资助资金52586万元,资助62万余人次。   人民群众的感受是最真切的。近年来,黔西南州持续奏响教育公平事业主旋律,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等倾斜扶持力度,缩小教育城乡、区域、校际和群体差距,真正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努力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从实际来看,类似于黔西南州这样的西部地区因为经济底子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进入新时代如何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更高需求,探索落后地区优质教育更快发展路径成为当地党委政府必须作答的时代之问、人心之问。   “优先发展教育,抓住时代机遇加快发展优质教育”成为黔西南州在新时代推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   互联网的普及让优质教育资源的传递和分享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名校名师”式教育通过信息技术的传播已在黔西南州变得触手可及。   截至目前,黔西南州全州已有1943所学校接通宽带网络,接入率达97%;11345个班级和办公室接通光网,覆盖率达91%;9546个班实现“班班通”,完成率为85%;已形成以州教育云大数据平台为核心,以县(市、区)为节点,以中小学(幼儿园)为末梢的智慧教育信息化立体网络格局。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一路走来,既是教育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教育改革开放的见证者,现在更是教育改革开放的工作者。”谈及改革开放以来黔西南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黔西南州教育局局长梁喜明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黔西南州坚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举全州之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在起航新时代的号角声中,黔西南的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全州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指导、协调和监督实施,起草地方性教育法规草案及有关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加强全州基础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以农村教育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和民族地区倾斜,促进教育公平,指导与评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工作。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中小学德育,指导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的监测工作。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五)负责本部门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参与拟订教育经费筹措、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的政策,监督全州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管理国内外对我州的教育援助和教育贷款,负责教育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发布。   (六)统筹和指导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协调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援助。   (七)加强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指导管理,贯彻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办学秩序,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八)协助州人民政府、州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管理本州高等学校。   (九)规划、指导全州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统一战线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十)规划、指导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德育、法治宣传教育、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劳动教育及国防教育、学校禁毒工作,指导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   (十一)主管全州教师工作,组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统筹规划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和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师风建设、继续教育工作和德育工作。   (十二)负责组织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教师资格考试等工作。   (十三)组织指导教育方面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指导教育系统对外宣传工作。   (十四)承担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州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十五)承办州委、州人民政府和省教育厅交办的其他事项。   (十六)职责调整。将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收回机关。   办公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瑞金南路47号   联系电话:0859-3222370      传真:0859-3222844       邮编:562400   办公时间:法定工作日8:30-12:00  14:30-18:00   部门管理机构:   黔西南州教育发展中心(黔西南州教育考试中心)   (一)贯彻执行党中央、省委、州委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   (二)协调服务全州有关教育发展及招生考试工作;   (三)负责教育发展规划、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信息化、民办教育发展等工作;   (四)配合全州教育项目建设进行规划和指导工作,;   (五)协助做好学生资助、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教育基金会等工作;   (六)负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校农结合、同步小康创建工作;   (七)承办黔西南州教育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办公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瑞金南路47号   联系电话:0859-3119215      邮编:562400   办公时间:法定工作日8:30-12:00  14:30-18:00
黔西南州教育局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黔西南州教育局黔西南州教育局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wisdombay.com.cn/post/421.html发布于:202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