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黛玉葬花与芒种送花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黛玉葬花与芒种送花神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黛玉葬花与芒种送花神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黛玉葬花与芒种送花神、黛玉葬花与芒种送花神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导读目录:
2、芒种送花神
今日芒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 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此时节,仲夏已至 北方麦黄,江南梅熟 此时节是我国农业生产 夏收、夏种、夏管的 “三夏大忙”时节 芒种习俗 芒种·送花神 芒种送花神,是中国人绵延千年的岁时风雅。与农历二月十二恭贺百花生日的“花朝节”(也叫“花神节”)相对应,一迎一送之间,积淀着中国先民钦敬自然的人文情怀。相传芒种日,百花凋零、群芳摇落、花神退场,民间会在这一天举行仪式饯送花神,表达对花神赐美人间的感谢,以及盼望花神明年再会的美好希冀。 芒种·青梅煮酒 芒种时节,梅子成熟,正是煮梅、食梅的好时候。由于新鲜的青梅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食用,最常见的加工方式便是“煮梅”。此外,民间还流行酿制青梅酒,味道清爽。《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中便有“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的描述,“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就由此而来。 芒种天气 进入芒种时节,我省天气仍较炎热,高温范围日趋减小,雷雨天气将趋频繁。 具体预报 6日-7日,粤西和珠江三角洲市县有中到强雷雨局部暴雨或大暴雨,其余市县有雷阵雨局部大雨或暴雨。最高气温:粤西和沿海市县30℃~32℃,其余大部分市县33℃~35℃。 8日,西部市县有中雷雨局部暴雨,其余大部分市县有(雷)阵雨局部大雨。最高气温:粤西和沿海市县31℃~33℃,其余大部分市县34℃~36℃。 9日-10日,大部分市县有中雷雨局部暴雨或大暴雨,部分市县有35℃~36℃的高温天气。 芒种农事 芒种农事不仅有播种,也有收获,这用经典农谚“芒种芒种,忙收忙种”来形容再恰当不过。芒种过后,气温升高,雨量充沛,万物生长,其势盛极。农业生产应注意高温天气与降水影响,采取适当农业措施帮助农作物健康生长。 农业生产建议 早稻陆续进入孕穗抽穗期,应加强肥水管理,视禾苗长势适施壮穗肥。田间注意保持浅水层,以保证水分和透气,后期注意排水晒田,同时注意防治鼠害和其它病虫害。 随着作物生长密度增大和高温高湿天气条件下,有利于病虫的滋生和发展,及时做好有针对性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 加强水果管理。龙眼注意保果壮果,壮梢;三华李、荔枝注意水分管理,防裂果落果,采后修剪清园,恢复长势;香蕉园要做好择选蕉苗株的工作,及时喷药施肥。 未来几天我省天气持续高温炎热,雷雨天气将趋频繁,需注意农作物水分管理,做好蓄水防旱工作的同时,做好防汛、防雷和预防山体滑坡等防御措施。 《中华读书报》2022年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或长按二维码在线订阅。 芒种送花神,是中国人绵延千年的岁时风雅。与农历二月十二“百花生日”的迎花神相对应,一迎一送之间,积淀着中国先民钦敬自然的人文情怀。芒种正值农历五月间,此时百花凋零、群芳摇落,民间在这一天举行仪式饯送花神,表达对花神赐美人间的眷顾,盼望花神明春再会。南朝崔灵思《三礼义宗》云:“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 花神,是中国民间信仰统率群芳的百花之神。西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载:“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东汉学者高诱注云,女夷者,主春夏长养之神,世所谓花神也。在明代冯应京编纂的《月令广义》中,花神又多了一位,说“女夷为花神……花姑亦为花神”。北宋张宗敏《花木录》载:“春圃祀花姑。魏夫人弟子,善种花,号花姑。”女夷、花姑都因与花卉的关系,而被奉为花神。古代先民还根据岁时花信的自然规律,以季节的代表性花卉冠以花神之名,旧时各地还建有花神庙。北京颐和园苏州街北侧的花神庙保存至今。清康熙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出品“十二月令花神杯”,一杯一花一诗,情趣盎然。 花,是东方美学中灵动的意象。中国传统文化赋予花木以人性的特征,并为之择立诞辰。相传花神的生日在农历二月十二日,这便是遗落在历史长河里的传统节日,迎接花神到来的花朝节。《陶朱公书》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亦称:“东京(开封)二月十二日曰花朝。” 有趣的是,曹雪芹把林黛玉的生日定在了二月十二日,《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里,探春和袭人谈论起姑娘们每个月里的生日,袭人说:“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暗喻林黛玉也是百花之神。 迎接花神,民间的民俗活动花样繁多,有种花、赏花、赏红等等。每逢花朝,文人雅士则相邀雅集,赏花之余,饮酒赋诗,高吟竟日。唐白居易有“春江花朝秋月夜”之句,李商隐有“不拣花朝与雪朝”之咏。清人蔡云《花朝》诗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花朝节的文化价值和风雅民俗意蕴近年得到挖掘,广州、武汉、杭州、南京、苏州等地络绎复办花朝节,举行花展、书展、诗会等系列文化活动,让深藏于典籍中的岁时风雅,穿越浩瀚时空重现浪漫。 “便赋新诗留野客,更倾芳酒酹花神”(朱熹)。芒种时节、花神退位之际,人世间自有一番为花神饯行的仪式,表达对万紫千红的留恋和对芳华易逝的感叹,更为文人骚客、士林雅士提供了浪漫想象,演绎了富有诗意的节日雅俗。明代唐寅在《江南送春》中说:“夜与琴心争蜜烛,酒和香篆送花神。”《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生动地描写了饯送花神的场面:“至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怎样为花神饯行呢?“百科全书”《红楼梦》中这样道来:“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面对花谢花飞的“潇湘仙子”,更有了“黛玉葬花”之举,吟出一首字字含愁、让人伤感心碎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咏花拟人,如泣如诉。因为领悟,所以悲伤,难怪宝玉闻听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 节气是中国人诗意栖居的岁时信仰,在四季轮转的时光渡口,它总是如约而至,留情而去。花谢花飞,有些记忆,被时光淹没,交还给了岁月。有些故事,被季节遗忘,预支给了流年。送花神风俗,传习千载、盛于明清,流行于花农和文人韵士之中,至今已漫灭不存。岁时芒种,在发黄的典籍中邂逅一段岁时风雅,在流淌的诗篇、花间的词章中,惊艳一段曾经有过的习俗,依然可以惊喜地激荡起超越平凡日常,钦敬自然,向美而生的想象。 本文为中华读书报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留言。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 欢迎订阅《中华读书报》 书业的风向标 学者作家的交流平台 教师学生的课外园地 编辑的案头参考 书店图书馆的采购向导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中华读书报》由光明日报社和中国出版协会主办,彩色对开大报,每周三出版。每期20版,15万字,单价4.5元;全年50期,总价225元。新出好书、学术前沿、文坛风云尽在其中!您可以随时通过当地邮局订阅,也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订阅页面: 邮发代号:1-201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60 咨询电话☎️:010-67078085,67078076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邮编:100062 “黛玉葬花”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片段。芒种节这天,大观园里的姑娘们,一大早就起来了,个个梳洗打扮得漂漂亮亮,聚集在一起为花神饯行。场面热烈喜庆,一片欢声笑语,洋溢着浪漫的青春朝气。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面对花谢花飞,不禁顾影自怜,感慨良多,她不忍那些残花落瓣被风吹日晒,认为埋在土里最干净,于是便有葬花之举,还吟出一首令人心碎的葬花词来。此诗名为咏花,实则以花拟人,写花喻人,声声悲切,如泣如诉,把黛玉哀怨忧伤,矛盾痛苦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芒种送花神是古老的传统习俗,与农历二月二的迎花神相对应。芒种到来,已接近农历五月,群芳飘零,百花凋谢,即将迎来烈日炎炎的盛夏。为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民间多在芒种之日举行隆重的祭祀花神仪式,为花神归位饯行,以期来年再会。南朝崔灵思《三礼义宗》云:“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花神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百花之神,统领群芳,人们根据社会风俗与岁时花信的自然规律,按每年十二个月的代表性花卉冠以花神之名。至清代中期,杨柳青年画出现“花神”组画,以唐宋传奇人物和历史人物确定花神名称,代表各月的花神。各城市还建有花神庙,以方便人们祭祀迎送花神。朱熹有诗曰“便赋新诗留野客,更倾芳酒酹花神”。这些美好的传说,为才子佳人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他们围绕迎送花神,演绎了富有诗意的节日雅俗。明代唐寅在《江南送春》中说:“夜与琴心争蜜烛,酒和香篆送花神。” 据曹雪芹描写,送花神的仪式也很隆重,送花神者要穿华丽盛装,整齐端庄,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看多么郑重其事。送行的场面气氛要渲染得热烈,用锦绫罗缎做成五颜六色的旌旗,悬挂在每一棵花树上,以致“满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还要为花神准备好交通工具,花神真是有福气,乘坐用花扎成的轿子、马车,在绚丽多彩而又庄严的仪仗簇拥下,浩浩荡荡而去。古人举行祭祀仪式送花神,表达的是惜春之情,是对万紫千红、春光满园的留恋,是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追求。饯花惜春,也表现了人们对易逝芳华的珍惜,对分别离愁的感叹。正像《葬花词》所云:“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美轮美奂的送花神习俗盛行于明清时期,多流行于花农和文人墨客中。而芒种节气一到,华夏大地从南至北热气腾腾,都进入了三夏大忙季节,人们关注的是繁忙的农事,忙得不可开交,哪有闲心去搞这些附庸风雅的民俗活动?到民国时期,送花神之俗逐渐淡薄,如今这一习俗已不复存在。黛玉葬花与芒种送花神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黛玉葬花与芒种送花神、黛玉葬花与芒种送花神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wisdombay.com.cn/post/225.html发布于: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