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鬼节的由来 鬼节的真正来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鬼节的由来 鬼节的真正来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鬼节传说 鬼节是怎么来的故事

2、鬼节的由来 鬼节的真正来历

3、鬼节的故事传说

  导读:中国鬼节可谓是远近闻名,流传了那么多年的传统节日震慑力还是有的,到了鬼节这一天,大家都会小心谨慎不去触犯鬼节的禁忌,以免招惹鬼上身。那么,鬼节传说是什么?鬼节是怎么来的故事有哪些呢?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鬼节   鬼节传说   农历7月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霄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   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鬼节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据说当时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鬼节是怎么来的故事   鬼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灵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如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   鬼节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中旬,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之时。   鬼节简介   鬼节,顾名思义,与鬼有关的节日、祭祀鬼的节日。   鬼是在人类蒙昧时期,对生命的一种延伸。东西方文化对于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鬼节有中西之分,在中国有很多鬼节,分别有七月半,清明节,三月三,十月初一等。西方鬼节中有墨西哥鬼节等,但最著名的是万圣节。   鬼节禁忌穿什么衣服   1、不能穿红衣   据报道,一直以来,相传穿“红衣”死的人会化作厉鬼特别凶猛,所以坊间传闻鬼节穿此颜色的人们,容易被其他力量强的阴魂误会你也是鬼魂,或是招来鬼差的追捕。另外最大件事是有可能在半夜的街上吓倒人呢!   鬼节   2、不能穿白色的衣服   然而,“白色”在我们心目中代表问丧的象征,例如丧礼时,奔丧的人全身上下均是白衣、白裤、白鞋,所以“白色”也是一个不祥的意思。除了白色之外,其实麻色,也是所谓的“米白色”同样不宜多用。   3、不能穿深绿色的衣服   对一些有阴阳眼的人说,鬼魂中的摄青鬼,或是运气比较不好的人身上,都会有“深绿色”的光,所以七月节间,如穿深绿色的人,有机会被误会是摄青鬼附身,令其他阴灵都一同依附在身上,事主有机会更加倒霉,所以也应尽量避免。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鬼节传说,鬼节是怎么来的故事”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欲了解更多鬼节资讯请点击》》》鬼节   想了解更多资讯内容,请点击》》》中国传统节日专题   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http://wannianli.tianqi.com/)原创,禁止转载,转载必究!   相关链接   鬼节是哪一天 鬼节是什么时候放鬼出来   鬼节是几月几号 中国鬼节是什么时候   寒衣节是不是鬼节 寒衣节的禁忌有哪些   7月14日是不是鬼节 鬼节是7月14还是15   鬼节的来历 七月半鬼节的历史由来   鬼节是哪天 中国农历鬼节是哪一天   鬼节是什么时候 鬼节是什么节是几月几号  导读:中国鬼节有很多个,但是大家共同认为的鬼节就是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一天,七月半也被认为是鬼最多的日子。鬼是不是真的不得而知,但是鬼节的起源是有的,那么鬼节的由来是什么呢?想知道鬼节的真正来历,就来看看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鬼节   中国的中元鬼节,具有严肃性和孝教性,并产生不少禁忌,比如在鬼节里,不能独自一个人去河边,以免被溺死鬼拖下水,而成为它的替死鬼;做工程的,这一天不能开工奠基,商店和工厂也不选择在这一天作为开张日子等等。  “鬼节”源自佛教“盂兰盆会”。盂兰节源于佛教《大藏经》中的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据说当时佛陀的学生,大比丘目犍连(目连的全名)施展天眼通,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却发现她已经因为生前的种种罪行(好杀生、喜大肆烹嚼、生活奢侈挥霍)而堕入饿鬼道,变成了喉咙细如苇管,肚子却如水缸般巨大的饿鬼,目犍连用钵盆装饭菜给她吃,而饭菜刚到母亲眼前就变成一堆火炭。  目犍连只好向佛陀求救,佛陀被目犍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佛说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犍连与众僧人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百味五果、饭食素斋供奉地狱里的众生。挨饿的众饿鬼终于得到了食物。因此,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所说的“鬼节”。   鬼节   鬼节的传说故事  道教传说  “中元节”之名起于北魏,“中元”是道教的说法。道教经典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又将“三元”与“三官”相配,说天官神主赐福,生于正月十五。  道家以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地官赦罪之辰,届时地官检查、考校天上地下神仙、凡人、动物的表现,以便定罪免刑。东汉《老子章句》引《道经》:“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又《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鬼囚徒,亦得解脱。”  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道教会举行“中元普渡”,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顺带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佛教传说  中元是佛教的“盂兰盆会节”,首创者据说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盂兰盆”一词来自佛教的说法,被称为“屋兰玛纳”(梵文ULLAMBANA),是“解救倒悬”的意义,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为旨意,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替孤魂野鬼诵经布食。  在民间亦有很多形式别样的“荐新祭祖”的节庆活动,其意义与“中元节”的主旨是相同的,如“麻谷节”(河北)、“田了节”(广东)、“鲜果节”(布依族)、“抢猪节”(畲族)、“丰年祭”(高山族)、花衣节(广东)、施孤节(广西)等等。   鬼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道教、佛教,还是民间的这类节俗都是围绕着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庆丰收、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相同的目的展开的。自魏晋以来,佛道融合,将神佛混为一体,已是民间普遍信仰。又因为这些活动基本都定于七月十五这一日子,所以它们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而形成今日饶富慎终追远、博爱精神的“中元普渡”习俗。  鬼节出生的人命好吗  十五日生:此日生人,夫妻敬重,子孙刑克,强争好斗,破害前程,卅五之后方来馀庆,男者离租,他乡发展,女人克夫,必配硬命,平安之命。  七月十五是鬼节,这天百鬼放假,可以上阳间放松放松。十四的半夜鬼门开,一直到十五的半夜关,所有的鬼必须在鬼门关闭之前回阴间,否则就滞留阳间成为孤魂野鬼!同时整个阴历七月也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月份,游魂增多,夜间不能啼哭,不能吹哨,否则易引来百鬼!  在鬼节出生的孩子称为鬼仔。也就是说,鬼节出生的孩子是游荡的小鬼变成。据说阴气重的人容易气虚,容易胃寒,四肢冰凉,而且很容易招来恶鬼。   鬼节出生的人   据说中元节出生的朋友会看见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有的说中元节出生的人命运会比较坎坷。也有的说鬼节左右出生的人,大多与地藏菩萨有缘。  但是也有地方将鬼节出生的人叫天胎,古书上有记载:“五星者,是日月之灵根,天胎之五藏,天地赖以综气,日月系之而明。东方岁星真皇君,名澄澜,字清凝。南方荧惑真皇君,姓皓空,讳维淳,(字)散融。(西方)太白真皇君,姓皓空,名德标。(北方)辰星真皇君,名启咺,字积原。(中央)镇星真皇君,名藏睦,字躭延。”此名目又见于《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及《太上飞步五星经》等书中。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鬼节的由来,鬼节的真正来历”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欲了解更多鬼节资讯请点击》》》鬼节的来历和习俗   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http://wannianli.tianqi.com/)原创,禁止转载,转载必究!   相关链接   七月十四出生是鬼王吗 七月十四出生的命运如何   鬼节出生的男孩会克谁 鬼节出生的男孩克妻吗   七月十五鬼节孕妇禁忌 七月半鬼节孕妇要注意什么   为什么鬼节不能买衣服 鬼节不能买衣服的原因是什么   鬼节去寺庙烧香吗 鬼节去寺庙烧香有什么讲究   鬼节的来历 鬼节是怎么由来的   2020年鬼节是哪一天 今年鬼节是什么时候  关于鬼节的故事传说(通用21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故事打过交道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鬼节的故事传说,欢迎阅读与收藏。   齐涛今年大三了,总是时间太多,乐趣太少,暑假临近,齐涛不打算回家了,省得天天被父母的唠叨纠缠着!   于是和同宿舍的阿皮都在了学校,同大班的还有几个女生为了考研也留在了学校,偶尔大家在学校闷的发慌就—起打打扑克,去看看通宵录象什么的!   齐涛的常用语就是“无聊呀无聊,没意思呀没意思,学习无乐趣,生活无激情,也不知道人活着干什么,还不如去当鬼……”每每这时,其他几个女生就说别乱说话,举头三尺有神明,小心犯了忌讳!   齐涛马上充起大男人:“有个P的鬼呀,神呀的,都是扯蛋,我才不信那些,我还真想见见鬼啥样呢,嘿嘿!”   转眼就到了8月l9,阴历的7月半,都说7月半,7月半,鬼门开!   城市的鬼节似乎更象是人们狂欢的节日,也是商家又—个卖点,于是夜晚更凭添了几分热闹,只是那纸钱火焰为这热闹增加了几分诡异!   齐涛早早就算计好了这个日子,准备好好的和阿皮以及那几个胆小的女生在这个特别的日子HIGH—下!   几个女生本来也就忌讳这样的日子落单,于是也乐得和齐涛他们在—起做伴,四五个人就这样跑到了大街上!齐涛时而的趁女生不注意,就故意发出几声怪叫,做个鬼脸,折腾的几个女生—会尖叫,—会大笑~~~,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过了午夜零点,几个女生说:“齐涛,阿皮,我们回宿舍吧,大街上也没什么人了,怪渗人的,怕怕!”   齐涛说行,几个人开始走回学校,路上似乎分外的安静,车辆似乎也少了许多,偶尔看到几堆还没有烧完的纸钱星星点点,齐涛边走边说着曾经看到的鬼故事,几个女生都靠在了—起,齐涛走着走着,不小心就踩上了不知道谁烧的纸钱,黑灰—下子散了开来,弄了齐涛—鞋面,齐涛看着刚买的NIKE,心疼了—下,:“破东西,弄我—鞋!”于是恨恨的把整团黑灰踢了起来,看着灰—点点飞扬开去,慢慢飘了下来!   齐涛似乎找到了乐趣,继续说着鬼故事,继续寻觅着路边纸钱烧剩下的灰,看见—堆就给踢飞,还—边踢,—边心里数着:“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   几个女生不由对着齐涛说:“你别捣乱了,人家好好的烧纸,你干什么呀,多缺德呀!”   齐涛满脸的不在乎:“烧都烧完了,我找点乐子,哪儿有什么鬼呀,我才不怕呢!不信那东西!”   还不等几个女生说话,齐涛看到路边不知道谁家放在烧过纸钱旁边的—些祭品,不过是—些水果,逛了—晚上,齐涛肚子早饿的呱呱叫了,左右看看没人,上去就拿了三个水果装进口袋,手里还抓着—个,吃了起来!   其中—个女生大叫:“齐涛你,你……,这是人家的祭品呀,你怎么可以呢……”   齐涛用手嘘了—下:“小点声,饿坏了,你没看没人嘛,鬼能吃这东西吗?鬼都是不吃不喝的,我就替他们吃了,省得浪费国家粮食哈!”   阿皮—直默默无语,突然轻轻说了句:“鬼神,可不信,不可不敬!”   齐涛看了看阿皮,只见他低着头,只顾走路,于是冲他喊了—声:“说什么呢!”   阿皮似乎恍然,抬起头:“啊,没说什么,没什么,刚才可能走神了!”   回到学校,—夜过去,清晨,—声凄厉的尖叫从男生宿舍响起,齐涛在床上用自己的双手掐死了自己,嘴里还紧紧咬着昨日剩下的水果……   传说很久以前,下邳河东边有个小庄子,庄头三间茅屋里住着石氏和她儿媳妇兰花。兰花十八九岁,刚嫁过来那年,先是公公上山砍柴时不幸身亡,接着丈夫病死,一家只剩下两个寡妇。石氏经受不住打击,病倒在床。偏赶上这一年春旱秋涝,颗粒无收,家里仅有的粮食都卖了也凑不够钱给石氏看病。兰花只好每天外出乞讨,要口干的就留给婆婆,自己只喝点稀汤充饥。   大灾年,饭难要。这天,兰花从一大早到晌午,只要到半块糠菜饼子和半碗野菜汤。她想赶回家伺候婆婆吃药吃饭,可饿得实在迈不动步了,就想先把野菜汤喝了。刚张开嘴,忽听一阵微弱的呻吟声传来,只见路边有位面黄肌瘦的老奶奶靠在树下。老奶奶哆哆嗦嗦地说:“闺女,俺饿了三天了,你能不能……”   兰花心地善良,赶忙来到老奶奶跟前,把菜汤端到她嘴边。老奶奶接过碗,几口就把菜汤喝光了,又把碗舔了舔说:“要是再能吃上点干的,俺也许就能有劲儿走路了……”兰花摸摸怀中的那半块糠菜饼子,犹豫片刻,心想一会儿再去给婆婆要点吃的东西吧,眼下先拿这饼子救人。   兰花从怀里掏出菜饼子,递给老奶奶。老奶奶伸手接过,三口两口就吞下肚,差点噎着。老奶奶歇了会儿,说:“闺女,今天多亏你救俺一命,可吃了这顿还不知下顿怎么办。唉,早晚还不是饿死!闺女,谢谢你了,你赶紧走吧……”话没说完,老奶奶已满脸是泪。   兰花听老奶奶这样说,心一酸,也跟着掉下泪来。她想了一下顿时有了主意,对老奶奶说:“大娘,俺兰花自幼没娘,现家中就俺和婆婆过日子,不如俺认您当干娘,您跟俺回去和俺婆婆做个伴儿。反正俺一个娘也是伺候,两个娘也是伺候,以后兰花就有两个娘疼了!”老奶奶拉着兰花的手说:“孩子,这大灾之年,你不怕多个累赘?”“俺以后要饭跑快点就是了。干娘,您坐着等俺,俺再到东庄去给婆婆要点吃的。”   过了一会儿,兰花讨饭回来,搀着干娘一起回了家。石氏见兰花给她带回一个说话的伴儿来,很高兴。但多了口人,日子过得更艰难了。每天天不亮,兰花就挎着讨饭的篮子出村了,走东庄串西庄,一天要跑上几十里,回家来她还要伺候婆婆和干娘,又得浆洗缝补。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位老人在兰花的照顾下身子渐渐好了起来。可兰花却连累带饿,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这天夜里,干娘等兰花把石氏伺候睡下后,便招招手把兰花叫到院中说:“兰花啊,俺到你家已有三七二十一天,功德圆满了。实话对你说吧,俺本是观音座前的仙鹤侍女,奉观音菩萨法旨前来访查孝善之人,你就是俺要找的人。俺把‘有求必应’石交给你。”说着手一伸,只见她掌上有一块巴掌长、三指多宽的青石板,她接着说:“别看它小,只要你对它说‘请你救苦救难’,它就能立刻变宽变长,要什么有什么。记住,这石板的事只能你一人知道,如你说出去,则命不久矣!”说完,就化作仙鹤飞走了。   兰花手捧石板来到自己房里,把石板放在地上,双手合十,对石板拜了三拜说:“求你救苦救难……”话音未落,只见金光一闪,小石板“唰”的一下长到有六尺长、三尺宽。兰花又说:“请赐粮食布匹。”只见一阵金光过后,石板上果然堆满了粮食、谷物和布匹。   第二天,当兰花把香喷喷的饭菜和连夜赶制的新衣送到石氏眼前时,石氏疑惑地问:“这都是从哪儿来的?还有,我那个老姐姐呢?”兰花说:“昨晚,干娘的弟弟来了,就把干娘连夜接回了家。干娘的弟弟很有钱,只是一直在外做生意,他见我对干娘好,便送来很多钱、粮、布匹,并说要多接济乡邻。”   安抚好石氏,兰花又把粮食、钱等物品挨家挨户给乡邻送去,并告诉乡亲们:“有困难尽管找俺,俺干舅舅要俺帮他做功德呢。”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的穷苦人听说兰花散粮物的事,都纷纷拥到兰花家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兰花从早到晚,忙得饭也顾不上吃,人们要什么,她就从屋里给人拿什么,人们都说兰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看见穷乡邻有饭吃、有衣穿,兰花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人一高兴,再加上不用外出讨饭了,兰花慢慢变得美丽漂亮了,发如乌云,眉似弯月,腰如杨柳,脸赛桃花。   当地有个大财主叫胡林,早就听说兰花给穷人送粮送物的事,现在又见兰花变得这么美,就多次找媒人上门提亲,想纳兰花为妾,但都遭到兰花婆媳的严词拒绝。   胡林见兰花婆媳不为所动,便打起了坏主意。他花钱买通一个江湖道士,到处跟人说兰花是妖精变的,她所送的粮食和钱物都是障眼法,她是想等人们吃得白白胖胖了,好去喝人血,吃人心肝。   刚开始,乡邻们根本不听那道士胡扯,慢慢听得多了,就起了疑心。有天晚上,石氏无意间瞅见兰花跪在一块大石板前,嘴里说些什么,猛一阵金光过后,大石板上堆满了粮食、谷物等。   “天呐!这兰花还真是妖精变的!”婆婆吓得浑身冷汗直冒,回到自己屋里一夜没敢合眼。   第二天,石氏拄着拐杖,亲自来到胡林家,对他说:“胡财主,俺愿意把兰花嫁给你做妾,你赶快去接她吧!”胡林高兴得不得了,立即带着人到兰花家去娶亲了。   兰花见胡林来了,后面还跟着石氏,知道婆婆对她起了疑心,可又不能跟婆婆说明真相。她死活不肯上轿,胡林就硬抢。这时,乡亲们听到兰花的哭喊声,都围了过来,可没人出面阻拦,他们怕兰花真是妖精。   兰花没办法,只得猛地推开抓着她的人,大声哭着说:“娘啊!乡亲们!你们都上了胡林的当,实话对你们说吧,俺上次带回家的老奶奶是仙鹤所变。观音见俺们这方百姓有难,特让她给了俺一块石板,让俺向石板要粮要物,分给乡邻,只是叫俺不能把这事说出来,一旦有第二个人知道,俺就会死!但俺不怕死,只是怕俺一死,就再没人给乡邻们分粮分物了,也再没人孝敬婆婆了……”说着,掏出小石板给众人看,“这就是观音菩萨让仙鹤给俺的石板,俺……”话没说完,兰花一下倒在地上气绝身亡。   就在此时,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小石板从兰花手中飞了出来,变得有六七尺长,三尺多宽,向胡林和道士狠狠砸了下来,胡林和那道士都被砸死了。风越刮越大,就在兰花倒下的地方,大风把土石刮成了个大大的坟堆,大石板也“唰”的一下牢牢竖立在兰花的坟前。这时,风停了,天上竟飘起了雪花,不大会儿,整个世界一片白色。石氏又悔又恨,扑到兰花的坟前哭着说:“我的好儿媳,是我害了你呀!现在刚七月十五,天降大雪,是你死得冤啊!”众乡邻此时也都后悔起来,一起跪在兰花坟前痛哭忏悔。这时,天空中传来几声仙鹤的叫声,大家抬头一看,只见云端里兰花正伏在鹤背上向西飞去。   为了纪念兰花,每年七月十五这天,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到兰花坟前祭拜她。接受过兰花粮物的,会用粮食作成糕点摆在兰花坟前;接受过钱物的,就把纸作成金色、银色的元宝烧给兰花;还有人说兰花孤身一人怪寂寞的,就用纸扎成童男童女、牛、羊、鸡等烧给她。   后来,人们就把七月十五这天定为“鬼节”。那些纪念兰花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俗也在不断改变。   传说这天晚上,那些溺死的水鬼,会从鄱阳湖的水底爬上岸,就好像人们赶集一样,顺着湖堤,穿过大街小巷,举行浩浩荡荡的狂欢。   一顶斗笠,一片蓑衣,从鬼群中飘上岸来,绕着废弃的渡口,不停地来回旋转。虽然看不见脸,也没有身子和手脚。大家活灵活现地说,那是老艄公樟树爷爷的鬼魂上了岸。   俊秀的花和尚,如一棵柳树一样,从拥挤的鬼群中,拔地而起。他飕飕像风一样,飞到桅杆顶上。身体舒展,做个飞燕展翅的姿势,噗通一声扎入水中,一次,两次,三次。噗通噗通,跳水的声音,响了一个晚上。   高高溅起的浪花,像雨点一样。洒到妮子的窗口,湿了妮子的屋顶,还在妮子的出门的路口,留下一汪徘徊的水印。   一个稚气的童音,在寂静的巷子里回响。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像珠玉滚落在石板上,像夜莺在夜风中轻啼,说不出的清脆,悠扬,婉转,流畅。   有人禁不住开了门,面前出现一个清秀的小童子。小童子冲他招招手,这人不自禁跟着他走。一直走到湖里面,再也没有回来。这个童子就是小秀才。   为了抵御水鬼的迷惑,岸上的人们,会在湖畔边,沙洲上,或者家门口,烧一堆纸钱,周围插满影影绰绰的蜡烛,然后把门一关,用毯子蒙住脑袋,躲进黑夜里假寐。   黄大脚吧嗒吧嗒走路声,苦草尖细悲戚的哭诉声,金镯子打捞东西的叹息声,小白菜老师拉风琴的声音,若有若无地飘进人们的耳朵。   这些水鬼,有的死了上百年,有的死了几十年。但是他们活着时的痴、嗔、癫、狂、情、爱、怨、仇,依然是那么强烈,那么执着。以致无论人们如何给他们招魂,他们也不肯转世投胎。   今晚是6月初5晚,是我们家乡的鬼节!在我们村子里,家家户户的门都插上了桃枝,整个村子上没有人在走动,这个夜晚非常安静。人们早早就关门睡觉了!   其实在我们这里有一个传说:死了的鬼都要去搬西瓜,在这一个晚上,它们搬得太累,就四处抓人帮忙搬西瓜,被它们抓到的人都会变成鬼,只有在门上插上桃枝驱鬼,才能保证不被它们抓到。   我们确保每一个门都插上桃枝后,就上楼睡觉。晚上,风非常大,呼呼地刮,我因为喝了几杯茶,到了11点也睡不着,我一看弟弟,他早已入睡。我忐忑不安,担心过了12点都睡不着(12点后,鬼就出来抓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已经11点半了,我还没进入梦乡!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啊?12点越来越接近了,鬼就要来了,我赶紧躲进棉被里,我的汗一直流,滴到地上,全身都湿透了,全身凉凉的,我也不敢出来。呼呼呼,风还是刮着;嘣嘣嘣,我的心还是跳得很快;嘀嘀嘀,汗水也源源不断地滴在地上!   第二天终于来了,我高兴极了!   今天舅舅带我出去买钱纸,问他干什么?他说不干什么。路上他才告诉我,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阴气特别重,因为阎王七月初一给鬼们放了假,所有的鬼都跑到阳间来了。等到七月十四日时鬼们就要回到阴间去了,如果它们十五日还没有回到阴间的话,阎王一怒之下派黑白无常二鬼给那些没回去的鬼铐上锁链押回十八层地狱并关在地狱的最底层,永世不得超生!听了舅舅的话,我想今天就是阴历七月十四日,那么......   我想今天是鬼往家赶的日子,那么给我们的列祖列宗烧点钱纸它们就可以在阴间花了!我看见舅舅买的钱纸竟然有500亿、5000亿(阴间的东西很贵么),哇!这么多钱耶,我要是个鬼就好了!哦,说傻话了!   晚上,我们一家人都到楼顶去给我的祖祖、祖宗、还有姑姥姥等等他们这些‘人’烧纸。橘红色的火焰在风中舞蹈着,给这宁静的夜又增添了几分诡异的气氛。我们分别对着火焰许了愿,又磕了头,就静静地站在旁边,看着纸钱烧完。   我喜欢过鬼节,因为这是一个神秘的日子!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在我的家乡也有一个特别的风俗——月半。   说是月半,其实是鬼节,这个名字得从一个传说说起。传说世间总存在些无法投胎的恶鬼·饿鬼·野鬼。他们总是偷民粮·饶民居。天神看不过去,就施法把他们的喉咙封住,设下一团火,即使他们把食物送到嘴里,也会融化掉,应饥饿也不会再去扰民居了。有的人同情他们,同时也担心封的正是自己的祖先,便把天神封喉的日子成为鬼节,正是七月十五。到了那天傍晚,在家门口摆好几桌食物,招待鬼们。   今天,又到了鬼节,到了傍晚,家家户户门前都摆上了各总各样的食物,等待和尚来点水。据说一种水可以灭掉鬼喉咙理里的火,所以每次都请一个和尚来点水,当然,过了12点,火又会燃起来。点完水与12点前这段时间,有的地方规定不许乱走,有的地方没有规定。过了12点,当然也是我们大涨贪口的时候了。   一年一度的鬼节真好玩,对鬼们来说就不是完了,那可是一年一餐啊!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四,是鬼节,又叫孤寒节。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连我的父辈也说不出来,看来是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大家都已经忘记它的来历了。   曾记得,小时过这个节,家里都做馍馍(和饺子的做法是一样的,只不过饺子用的是面粉,馍馍用的是米粉)。那是一年才做一次的,我们姐弟几个是高兴得不得了的。母亲还没做好,我们就已经围得团团转了。母亲只好把我们支开,就叫我们去摘稔子。于是我们就约了一大群"猴子"(也是被家里支开的),浩浩荡荡向山上冲去,笑声就在山谷里回荡。   到了晚上,我们就跟着大一点的孩子去吹笛子。笛子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也不懂是什么调,只是乱吹一气,心里就是觉得高兴。夜深了,要回家了。在回家之前是一定要把自己亲手制作的笛子砍掉的。至于为什么要把笛子砍掉,父亲也说不清楚。他只是说这习俗大约是起源于西楚霸王的时候,和出征什么有关的。是不是出征前吹笛子祈求凯旋归来,那就不得而知了。   回想小时候,再想想现在,觉得人世恍惚了,死的死了,走的走了。唉,想想也怪没劲的。   今天,我和妈妈去姑婆家吃饭,回来的路上,看到有很多的人在学校后面那条巷子里烧纸,我过去问那位老爷爷为什么烧纸?老爷爷说:“七月十四,俗称鬼节,传说会有很多鬼出没,今天烧纸是为了祭奠死去的亲人。”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经过上网查询,我知道了中国有四大鬼节,分别是三月三、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传说,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冤魂厉鬼走出地狱,在人间游荡。每到这几个节日,人们都会在一些较偏僻的地方烧纸,祭奠死去的亲人,送去对先人的祝愿,让先人保佑自己和家人一辈子平平安安没有灾难。   鬼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烧纸、焚香、施食,还有大家不知道的施歌儿、水旱灯,等等。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祭奠或保佑。这里面都包含着人们的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对死去亲人的无限思念。祝愿来年能健健康康,思念死去的亲人朋友。   所以鬼节并不可怕,那些传说都是不真实的。其实这个节日是个很美好而又悲伤的节日。美好在人们许的那些愿望,而悲伤在那些死去亲人的生命无法挽回。   鬼节,名字虽然可怕,但是它也蕴藏着许多传说故事。同时也提醒大家要珍视生命,爱护生命。   鬼节在这儿被称为“月半”,听来倒是怪神圣的,事实上它是鬼节。   农历七月十四,便是我们中国的鬼节,我们家乡的月半,不是外国的万圣节。这一天里离得较近的儿女都会早早回家,带上香蜡纸烛。香是插在门前屋后的,比如养家畜的栅栏边也要插上,三根,不可多不可少。店铺也不开门了,据说是给“鬼”让道。孩童回家了,要用鸡蛋在身上滚一圈,再拿着滚过的鸡蛋放进烧的正好的黄草纸中烧熟了吃掉,意为去除了晦气。男人要是晚归,得在门口站上十几分钟,抽支烟再进去。女人们则不能从正屋里过,也不能捉蜻蜓及螽斯,其中缘由不可考证。七月十四里繁琐的礼节,一到了七月十五便只有做饭这一个了。   七月十五这天,人们一便起来做饭,不可少于七菜三汤,每个菜都要必须用瓷盘装。等到下午三点的时候还不能吃饭,得把菜端到正屋里,在桌上摆好碗筷,盛半勺饭。在桌子下烧黄草纸,萝卜上插三柱香,等黄草纸烧完了,还不能入座,一直要三柱香烧完了才可以把菜端回厅里用餐。   诸多礼节,其实都是这里的人用来缅怀过世的人罢了,在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一定都有不同的习俗来缅怀过世的人。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一年一度的鬼节到了。   我们这里是一个多民族区域,每年都会有许多好玩的节日交替出现。例如八月八是苗族风情节,六月六是迎接五谷神仙的好兆头,而鬼节则是位于这两个节日之间――农历七月十五。   鬼节,顾名思义就是迎接祖先,安抚鬼神的节日。然,并不是每家每户都在十五这天祭祀,而是要看各自的祖先死在家里还是外面来逐一祭祀。像姓肖的就在十三开始,而我们姓令狐的则在十四伊始,但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在七月十五举行。十五这天,传说是阴气最重之时,于是各大少数民族寨去纷纷举行祭祀大典。那一天,很热闹。   每年只要到七月十五,我们一家人就会早早的步入苗寨,去一睹盛况。在那里,可以进入百年的大树洞中一睹自然的神奇风姿;可以游走在苗寨小泉,静静享受泉水叮咚的听觉刺激;还可以插入苗族同胞们的欢呼盛宴……   啊!鬼节,多么好的一个节日啊!虽然每每一过完鬼节,我们就不得不进入校园开始辛苦的读书之旅,但还是憧憬着一年一度的鬼节。   鬼节,是我的最爱,更是我童年欢乐不可代替的载体。因为鬼节,童年的欢声笑语才在每个我感到孤单的夜晚里激励我,我爱鬼节!   鬼节的前一天,我们一起去奶奶家里。   我还很纳闷的,这又不是什么节日,怎么还买火纸啊?姑姑说明天就是七月半了,得多烧点钱给爷爷。汗。我身上顿时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头皮阵阵发麻。看样子还是要去那片坟地咯!奶奶说昨天姑奶奶来了,还带了几包火纸,说是晚上她娘托梦给她说没钱了。所以赶忙送火纸来了。我们听完一阵阵地发笑,但听完之后。老爸在砸火纸,我在花园里鼓捣着含羞草,奶奶和姑姑正在剥花生,我脑袋里浮现出来的都是以前过中元节的晚上一些人在马路上烧纸钱情景。不一会儿,老爸和叔叔一起开车去了坟地。我拉着姑姑一起。毕竟大约有一年多没有去了嘛。姑姑死活都不去,我一个劲儿地拉着她:“走啦,省的和那个谁一样说晚上来找。”就这样我们在5分钟之后来到了坟地。   那片坟地在栗子园里,因为修建公路,所以有一多半的坟都转移到马岭山上去了,还好爷爷的没有被冲走。因为怕影响市容,所以就用围墙把坟都围了起来。更加增添了几分恐惧感。走进坟地,看见杂草丛生,坟上堆得土被雨水打的坑坑洼洼的,让人看了就不寒而栗。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爷爷的坟前,匆匆忙忙地上完了坟,就离开了。   晚上,老天就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先是天气突变,变成雷阵雨了;又是讲好了跟我睡的老妈居然毁约。可怜,只好自己睡了!   穿好睡衣,盖好被子,我很不情愿的睡下了。冷风顺着脸颊“呼呼”的吹,雨“啪嗒啪嗒”的下,惹的我一个劲儿的打颤。突然听见什么响声,我露开脸,慢慢的环视四周,突然我“啊!”地一声惨叫,吓昏了。早上醒来才知道原来是风铃。   每年农历六月初一,是家乡的鬼节,到这一天,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要提上贡品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贡品里有一样最特殊,那就是卷卷,卷卷是什么呢?   六月初一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洗面,把和好的一大块面团放入盛满清水的盆中,使劲儿揉,渐渐地,面团越来越小,清水也变成了白白的面汤。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些面汤,它可是做卷卷的原料。   六月初一的早上,奶奶早早的起了床,开始摊卷卷。先把锅烧热,倒点油,用勺子舀一勺面汤放入锅里,晃动锅,让面汤均匀的铺在锅里,面汤“滋啦滋啦”作响,不一会儿,一张卷卷皮就摊好了。   摊好的卷卷皮现在还不能吃,皮里还要放上馅,馅的种类很多,有白糖馅,红糖馅,韭菜鸡蛋馅,把馅料洒到卷卷皮中,用手一搓,一个卷卷就做好了。   卷卷做好了,这也是小孩子们最快活的时候,因为终于可以解解馋了,但奶奶告诉我,先要拜祖宗,祖宗吃完我才能吃。   太不公平了,为什么祖宗吃完我才能吃?等奶奶转身去拿其他贡品的时候,馋急了眼的我早已从盘子里拿出一条已经切成小段的卷卷,迫不及待的猛咬一口,啊,松软的卷卷皮伴着香甜的馅料在嘴巴里跳舞,好吃极了。吃完红糖馅的,不解馋,再来一个韭菜鸡蛋馅的,还觉得不过瘾,再来一个……眼瞅着盘子里的卷卷越来越少,这可怎么办?   奶奶回来了,发现卷卷少了好几条,一边点香一边问我:“卷卷怎么少了?”   我急中生智:“叫祖宗吃了呗!”   “我看是叫小馋鬼吃了吧!”奶奶笑着说。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清明节与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每个人都知道,这两个都是祭祖的节日。还有一个祭祖的节日,就是中元节。   中元节也是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也是俗话说的“七月半”、“鬼节”。这是一年之中最恐怖的节日了。但这个节日当然也有着不一样的风俗。   在这一天里,是百鬼出没的一天,所以是相当恐怖的。在白天的时候,人们要去祭祖,也就是上山扫墓。到了山上,把死去的家人的墓扫干净,并且在目前插上香,用来纪念死者。在中元节扫墓祭祖是一个很重要的风俗,这个风俗与清明节是差不多的,都是用来纪念死去的家人或朋友。而且还要买来成箱的冥纸烧掉,给死者一些钱,好让死者在天堂有钱花。还要带些水果,如苹果、葡萄、梨等。还要带一点吃食,如猪肉,鸭子等。这些东西都是送给死去的人的。我家乡那会把供品放在墓边,也不用担心会被偷走,因为偷走的不仅仅是吃食水果,更多的是晦气。   中元节也有很多大忌的风俗。中元节这一天尽量不要讨论鬼怪,据说鬼魂们会倾巢而出,不要乱讲话,说不定鬼魂正从你身边经过呢;中元节不要走夜路。晚上十一点左右就不要上街了,这天百鬼夜行,阴气最重,夜不归家是大忌;不要在晚上拍照。因为手机和镜子会捕捉到不干净的东西,并且会带来晦气;中元节不要乱采冥纸,如果地上有冥纸,千万不要踩上去,鬼看见踩了他的东西,一生气就要倒大霉了。更加不可以吃贡食,吃了就遭了。还有那一天一定不可以下水,一旦下水,可能被水鬼替身,被水鬼替身的人确实有,科学也说不清楚。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中元之夜阴气重,走在路上千万别回头!   中国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有些地方会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用木板加五色纸,做成各色各样的彩灯,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上亡人的名讳。商行等一些单位,则习惯做一只五彩水底纸船,称为大法船。传说可将一切亡灵,超度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一人持禅杖。也有的做成观世音菩萨。   夜幕降临,将一盏盏河灯置放河水中,让其顺水漂流。人们依据灯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魂是否得救。如果灯在水中打旋,被认为让鬼魂拖住了。如果灯在水中沉没,被认为亡魂得到拯救,已经转世投胎了。如果灯漂得很远或靠岸,被认为亡魂已经到达彼岸世界,位列天国仙班了。总之,放河灯一切都是为了祈福祝愿。   这一天是鬼节,奶奶说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喜庆的日子。听老一辈人说“这一天啊!许多鬼魂要被放出来,去看望自己的亲人,所以不能让我们撞见喽。”   夜穿上黑衣,便拥有了几分神秘。街上没有一个人凉风不断的吹来虽然是夏天但是还是让人发冷。只有几个人蹲在自家门前烧纸钱。奶奶也要去烧纸钱,我不能出门只好趴在窗头静静的看着,奶奶在纸钱上写下爷爷的名字。我好奇的问:“为什么要写上爷爷的名字呢?”老妈笑了笑:“怕爷爷收不到钱,就被其他的鬼抢走,所以要写下爷爷的名字。”“哦”。我对妈妈的回答半信半疑,街上好冷清,稀稀落落地滴着雨。连猫也躲开了,这个节日大概是让人们去怀念自己死去的家人,能让我们的家人有一种安息的意思吧。   纸钱一张一张的烧了起来化做了浓烟。满载着奶奶、我、爸妈,饱含着对爷爷深深的思念。火烧的越来越凶,成为了灰。“爷爷能收到吗?”说来也巧,奶奶上来,家中无意发现了一只不速之客蟋蟀,我正要上前打死它的时候。奶奶却阻止了我。我疑惑了,为什么额。 奶奶却说:“传说死去的人在鬼节因思念亲人化身做小虫子飞到自己亲人家中去看望他们。以知道亲友的平安”。奶奶用树枝挑起了小虫,飞吧,飞走吧。那小虫似乎在留念什么,依依不舍的飞走了。我的鸡皮疙瘩再一次冒了出来。完了,今天晚上一点睡不着了。一闭上眼睛,就感觉有什么东西在眼前乱飞。鬼呀!别吓我了,好不好?!   第二天早晨,我被昨晚的事吓的魂不首舍。   姐姐看我两眼肿得都有黑圈,问我怎么回事。我把人家传说的鬼节的故事说了,姐听了笑个不停……后来姐告诉我说,其实“鬼节”的真名叫“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   我想想,也是!我确实没看过有鬼嘛!   走在去往阴曹地府的路上,我没有哭,没有任何的牵挂。只是茫然的不知为何人死后还要去往另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是否也像人世见充满着绝望?如果可以选择,我选择烟消云散。   我想逃,逃往一个没有任何思想的地方。   看着鬼魂碌碌续续地走进了那深邃的漩涡,便不见踪影。我的内心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动――离开这里。或许是做人的时候太本分,做出这样的决定让我顷刻间麻木了,然后是腿脚不听使唤地离开了那个未知的世界。   这是我有生之后无生以来唯一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叛逆。望着这漆黑的四周,我本冰凉的身体更加凄凉了,我不晓得当我再死一次的时候我会变成什么,是鬼还是让我再一次饱受煎熬投胎做人!   其实对我这样的孤魂野鬼来说,已经无所谓害怕了,痛苦只会让我无动于衷。   早就听人说过,鬼在白天是不可以出门的,一出去就会被那神圣的太阳弄得魂飞魄散。这倒正合了我的意。反正已经死过一回,又何惧死第二回呢?只要不在这个世界留下任何痕迹,我什么都愿意。   我毫不畏惧地走进了白天,走进了人声鼎沸的人群,我要向人类证明这个说法的真实性,做出这前无古人后不知道有没有来者的一大壮举!   我轻快地向前迈了一步,安详得闭上了眼睛,全身感觉火热。我的身体,不,应该是我的灵魂正在消失,正在慢慢地熔化。突然,我感到一阵火星飞溅,灼烧着我的皮肤。鬼是感觉不到疼痛的,为什么我的眼前是一片火海,还有人的哀嚎?   一阵鞭炮声后,火渐渐熄灭了。一看手表已经是凌晨一刻,这里已是一片狼藉。全是那场人为大火后的战利品,随着风的吹拂,再空中翩翩起舞。这才想起今天是鬼节,所有的鬼神鬼差鬼大叔都去找乐子,收礼品去了。   我兴兴地走在回家地路上,暗自想到原来做鬼也和做人一样傻,一样糟!   人们都知道,世上本无鬼,人们心中的鬼实际上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亲人思念。在土乡,崇鬼敬鬼习俗十分浓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每一个家庭不知失去了多少个亲人。他(她)们离开人世,到那不可捉摸的冥明世界。痛失亲人当然是最伤心的最痛苦的事情。为了寄托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土乡人把这美好的思念的情谊放在七月凌晨的日子里。因此,对于过七月半这个美好的日子,祭奠冥世亲人,寄托自己的哀思,是土乡人最庄严隆重的习俗。   七月半,即七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早早地就起了床。到山上摘来一大把桐油叶,用于包裹练好的糯火粑粑。粑粑包好后,放在锅子里蒸熟,然后放在堂屋中的大方桌上,祭祀亲人。桐油叶包裹的粑粑,柔软细嫩,喷洒着一种悠悠的桐油叶清香,祭完祖宗亲人后,方可让大人或小孩偿吃,这时,一家人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   夕阳西下后,每家每户都在全力以赴地准备好为死去亲人的钱纸香烛,并用红纸庄重的写上每个死去亲人的名字,然后放在地上和钱纸香烛一起焚化。为了使每个死去的亲人都拿到一笔丰厚的礼品,在烧化纸钱时,纸上都要摆好事先写好的名字,这样就不会错乱。在燃烧纸钱的同时,寨子宗庙的祠堂里,正在举行隆重的祭鬼节灯会。在族长主持下,把扎成各种形形色色的鬼灯和神灯按顺序摆好。主要有鬼王灯、钟旭灯、冥王灯、判官小鬼灯、牛头马面灯。在神堂里主要有观音灯、罗汉灯、三星灯、三才灯、南极仙翁灯、玉皇灯、王母灯、瑶池灯等等。这些形式各异大小不等的扎灯,一律按照大小摆好,然后由土老司念咒祭祀。法事完了之后,就把这些扎灯和钱纸香烛一起燃烧掉。全寨子各家各户的长者,在上面贴上自己祖宗祖先的牌位,端回家中在神坎上放好。七月半祭鬼节也就到此结束。   说是鬼节,还真邪门儿!   上午一切正常。天气好,心情好,身体好,家中一切都好。可一到下午,就全变了。原本万里无云的天空,一下乌云密布,不一会儿就下起了雨呢!这个时候,心情也糟糕透了,慢慢地,觉得肚子有点疼……   咳!真是邪门!难道,这世上真的有鬼神吗?不会吧!我一直都不相信。可是,今天的见闻让我又开始怀疑了。   就连我姐也怪怪的!以前她出门绝不忘带手机,可今天却把手机落家里了。怎么会这样倪?前两年的今天我不知道鬼节,没注意,什么怪事也没有。今年得知鬼节这一说,便事事小心,怎么反倒出现这么多怪事儿呢?   为了不再让怪事发生,我便上网查了鬼节的注意事项。   哈,原来如此!鬼节那天要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   哈哈,原来是这样啊!于是,我立刻将家里的风铃拆了下来,装进纸盒里,又把手机挂件上的红线剪断了。   今天是农历7月15日,人们迎来了祭奠已故亲人的鬼节。晚上,在十字路口旁,有许多卖纸钱的小商贩在兜售着生意,有好多前来烧纸钱的人们也纷纷买一些纸钱。只见他们用粉笔在路口画一个很大的圆,并在圆心处写上自己亲人的名字,然后边烧嘴里边念叨,寄托着对亲人的祝福与怀念,直到把圈内的纸钱全部烧完。   鬼节的整个夜晚,我们村的公路就被烟雾笼罩,空气中一直弥漫着浓浓的烟味,人们走在街上散步时,被这这浓重的烟味呛得直咳嗽,公家车、自行车、看见有人在路边烧纸,只好绕着燃烧的火堆行驶,昏暗的路灯也无奈的望着这让人恐怖的情景。   鬼节里,人们缅怀逝去得的亲人无可厚非,但是纪念的方式应该有所改变。我希望,人们在给亲人送去祝福的同时要做到文明祭拜,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鬼节”到了,据说信佛的人晚上都不能出去,一出去就会有危险,可我不是信佛的,应该没事。   我刚从一个信佛的朋友家回来,为了确保平安,妈妈在路上又给我做了个祷告。   到家了,我突然听见“当咚当”一声响,是什么金属物品倒了吗?我跑到物品堆积最多的地方——阳台,可那里每件东西都码得整整齐齐,没有什么东西塌倒呀,肯定是楼下传来的!   妈妈去洗澡了,我到房间里玩,突然又听见近距离的一声“咚”,和我从床上跳下来的声音一样。是不是小偷或密探闯进来了?我飞快地跑进卧室,开了灯,什么人也没有。这时门又自动关了,难道是魔鬼在施法?但我不害怕,因为我不迷信。   我正在想,突然妈妈喊:“天亮,洗澡了!”“噢!”我只好先打断刚刚的奇思怪想,但那“当咚当”的金属怪声依旧是个谜!   今天在游泳完回家的路上,我闻到了一股呛人的味道。仔细看了看,路边有很多火堆,我看到第一个的时候,本以为是烧垃圾,但是我看路边全都是的时候,就不这么认为了。我让妈妈把车开得离那些火堆近点,才发现这烧的是纸,我想这会不会是什么诅咒法,有人想咒路上的人出车祸?于是我就问妈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否像我说的那样。   妈妈却告诉我,你想多啦,今天是鬼节。   天哪!开车回家!   因为我听说鬼节晚上是不能出去的,会有很多鬼出现。妈妈说没事的,又不是三月三鬼节,说到三月三鬼节,我又问妈妈,为什么会有两个鬼节呢?   她说:“传统的迷信里,三月三鬼节是指天上的鬼,而七月半鬼节是指死去人的灵魂,完全是两个概念。”我想了一下,那这样,烧纸就能讲得通了,是为了纪念死去的人。   不过我倒是觉得,烧纸太污染环境,而且毕竟烧纸也是封建迷信,所以还是少做比较好。   【鬼节的故事传说】相关文章:   鬼节的传说有哪些?05-31   关于鬼节的小故事08-10   中秋传说故事09-13   海鱼传说的故事01-14   冬至的故事传说03-23   春节的传说故事03-20   鬼节06-06   龙的传说睡前故事08-24   老子出世的传说故事12-29
鬼节的由来 鬼节的真正来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鬼节的由来 鬼节的真正来历鬼节的由来 鬼节的真正来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wisdombay.com.cn/post/2011.html发布于:202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