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静脉产业园PPP项目落地梧州助力城市垃圾“变废为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静脉产业园PPP项目落地梧州助力城市垃圾“变废为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祥云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

2、静脉产业园PPP项目落地梧州助力城市垃圾“变废为宝”

3、我国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变废为宝”项目建成

  5月5日,在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区18号磷石膏运输专用码头,只见磷石膏运输车辆来回穿梭,码头作业繁忙运转,1小时装船1200吨,一吨吨合格的磷石膏销往全国各地。   自祥云股份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投产运行后,磷石膏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每天出货1万吨以上,主要销往江西、安徽、江苏、湖北、广东等地的水泥、建材厂家。   祥云股份综合利用项目采用磷石膏行业先进的水洗净化、无害化处理及再生循环技术,在降低生产能耗,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既推进磷石膏的资源集约化、产业化、绿色化综合利用,又实现了让工业固废“变废为宝”。   日夜施工 六个月建成投产   磷石膏,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每生产1吨磷酸,就会产生4.5至5吨磷石膏。其大量堆放,既破坏生态环境,还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磷石膏综合利用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此,武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祥云股份公司主动寻求磷石膏再利用途径,决定开工建设年产5×100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   “说干就干,高质量发展的事情绝不迟疑。”2021年3月26日,祥云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华文立即部署项目建设,明确责任分工,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4月1日,项目正式启动;6月18日,投资75385万元的祥云股份公司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举行开工仪式;9月16日,主厂房封顶交付;12月15日,项目竣工进行试生产。从开工到生产,仅仅用了6个月时间,祥云股份公司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创下了令人惊奇的“祥云速度”。   据祥云股份公司基建管理部部长罗庆华介绍,项目建设期间,项目组所有成员日以继夜在现场作业。每件事、每个人、每个项目,几乎都是无缝衔接,不出差错。2021年4月1日,2家施工单位正式进场,仅用13天完成所有地势勘察。随后进行打桩,现场1685根桩,工程量不小。项目组所有工作人员围绕共同目标,充分调动资源,朝结果奋进。现场调用22台勘察机、8台挖掘机,24小时不间断进行打桩,每天完成45根,终于在5月26日完成所有土建工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双层配电室,从桩基检测到完工仅用了20天,这是在祥云集团所有项目中史无前例的。如按平时正常施工,至少要2个月才能完成。祥云股份公司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牵动着武穴市各级领导的心。作为祥云集团驻点领导、武穴市委书记胡昊经常深入祥云股份公司现场办公,就该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部署落实、督导快办。武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大力支持,祥云集团快速办理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净土不动产许可证、先建后验等相关手续,为项目早日建成和投产运行创造了先决条件。   走在前列 打造全省示范项目   “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一以贯之地融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祥云股份公司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的建成,标志着湖北省磷石膏无害化处理第一套装置的诞生。   今年1月22日,湖北省经信厅二级巡视员雷培德一行到祥云集团调研磷石膏综合利用情况。他说,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是促进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祥云股份公司要加强与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共同攻关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力争将该项目打造成全省示范项目。   祥云股份公司磷石膏资源开发事业公司总经理吴卫军表示,该项目2021年12月15日进行试生产;2022年初正式投产。目前,经无害化处理后的磷石膏产销情况良好。开年至今,已完成磷石膏无害化处理50万吨,日产量达6000吨,出货量达33万吨。   目前,在磷石膏综合利用方面,祥云股份公司迈出了一大步,已与湖北鑫天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华新水泥(武穴)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快磷石膏开发步伐,提高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今年1月4日,总投资5亿元湖北鑫天宏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主要生产石膏粉、装配式石膏墙板、石膏砌块和石膏深加工;2月14日,总投资4亿元的华新水泥年处理100万吨磷石膏生产线开工建设,建设周期10个月;现在,两家公司的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建成后,每年将分别销纳祥云股份公司磷石膏300万吨、100万吨。同时,祥云股份公司将继续加大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招商引资,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据透露,省经信厅计划今年7月在祥云股份公司召开全省“磷石膏综合利用”现场会,组织全省同行业多家单位参会,推广武穴市和祥云股份公司在磷石膏综合利用工作上的经验做法。   【项目名片】   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是加大环保治理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5385万元,分两期建设,将于2023年6月全部建成。一期新建皮带输送机、过滤厂房、磷石膏处理装置,综合利用废弃磷石膏渣500万吨/年;二期将石膏进行脱水制备半水石膏或无水石膏,进一步加工成水泥砂浆、建筑石膏粉、自流平、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材及超细硫酸钙产品。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新增营业收入55864万元,年新增净利润16342万元,年新增税收5000余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人。年综合利用磷石膏达600万吨,基本实现祥云股份磷石膏产用平衡,确保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同行业磷石膏综合利用方面,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责任编辑:白楚云)  一、项目背景情况   广西梧州市静脉产业园PPP项目是全国首个一园一企静脉产业园区项目,是财政部第四批PPP全国示范项目。项目秉持“一园多区、功能协同、智慧运营、绿色循环”的理念,构建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为主,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其他固废协同处置方式为辅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体系。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452亩,项目总投资17.19亿元,采用BOT模式,回报机制为可行性缺口补助,规划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00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200吨/日、污泥处置200吨/日、医疗废物处置5吨/日等及相关配套设施。服务范围覆盖梧州市内三区二县一市,服务区域涵盖约360万人。园区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把传统的“资源一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一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经济模式,实现园区污水零排放以及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构建循环经济和静脉产业示范基地,助力城市垃圾“变废为宝”。   二、项目成效   2020年8月15日,园区范围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完成进入运营。截止2022年7月25日,本项目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安全环保运行710天,总处理垃圾量71.7万吨,发电量3.6亿千瓦时。烟气排放小时均值执行国家标准,日均值执行更严格的欧盟标准,炉烟气排放24小时检测数据在线公开,接受监管部门及群众的监督。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和污泥处理项目分别于2019年3月、2021年4月投入使用,截止今年6月30日,餐厨垃圾处理厂处理餐厨垃圾量累计7.51万吨,污泥处理厂处理污泥累计1.34万吨,园区各子项目设备运行正常。   项目的建设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标准化、规范化,缓解了填埋方式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大幅减少原简易填埋产生的污水、废气等二次污染,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焚烧后产生的残渣密实、无菌又可为社会提供筑路、制砖等用料,保持了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保护了生态环境。   本项目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2021年通过了 ISO9001认证、ISO14001认证、ISO45001认证,项目公司被认定为广西智能化工厂示范企业,2022年通过了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营服务能力一级认证。项目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成果示范项目进行推介展示,入选“国家财政部PPP示范项目”和“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典型案例”,项目获选编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共同编著的《PPP示范项目案例选编》,是当年广西唯一入选的项目;2020年被国家E20固废平台评为推荐案例;2021年被国家发改委评选为“绿色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   三、项目经验做法及亮点   1. 国内首创静脉产业经济发展新模式   本项目是国内处理垃圾种类最齐全、工艺衔接最紧密的静脉产业园之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污泥处理、渗滤液处理等项目紧密联系,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可以实现物质高效循环、能源梯级利用、污染全面控制,有助于构建产业布局合理、资源循环共享、生态环境优良的产城共融共生新模式。项目工艺先进,技术领先,采用康恒机械炉排焚烧技术,燃烧充分,设备可靠性高,炉排寿命长。同时,本项目是一个多县联合跨区域处理的项目,项目建设能够有效推动服务区域内各市县的垃圾收运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更加节省建设成本,降低处理费用,并集中控制污染物。   2. 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有机统一   本项目是国内第一个多个子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且以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由一个企业完全投资建设运营的静脉产业园,在国内属于首创。尽管该园区包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卫生填埋等多个子项,但园区统一立项并同步开展前期工作,各个子项又分别独立进行核准,根据不同项目进展进行施工建设。此种方式保证了项目的统一性,能够加速项目推进,又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   3. 实现了静脉产业园协同处置   静脉产业园各项目协同处置,构建了产业链、形成了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垃圾发电可供全园区使用,园区污水统一处理,节约了各子项目的投资,园区内餐厨沼渣、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污泥处理厂的污泥、高温蒸煮后医疗废弃物等全部由垃圾焚烧厂兜底处理,污水处理厂和餐厨厂产生的沼气全部入炉焚烧发电。   4. 优选社会资本,平滑政府财政支出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前期资本性投入大,项目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将短期建设支出转化为运营期内的分期支付运维服务费。本项目在社会资本的选择过程中,注重考察社会资本类似项目的建设与运营维护的能力和经验、项目资本金出资能力和融资实力。评标时注重在综合实力的考察,合理设置报价、技术和管理方案、财务方案、法律方案和综合实力等各项分值,有利于社会资本充分竞争,平滑财政支付资金压力、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5. 简便高效的报价方式,避免不平衡报价问题。   本项目包含生活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医疗废物、污泥处理等子项。政府针对这些子项均有不同的补贴标准,对于此类项目,往往面临不平衡报价问题,由于子项目的处理量和处理单价差异,如果在评审环节没有合理设计,容易产生供应商不平衡报价。本项目在评审体系设计中,锁定其他子项的价格,仅对生活垃圾处理服务费进行报价,有效避免不平衡报价问题。   6. 优化项目风险分配,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PPP模式要求“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本项目引入专业化力量来负责项目设计、投资、融资、建设和运营维护。在风险最优分配的激励约束机制下,社会资本可以统筹考虑项目成本,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切实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提高自身收益水平。   7. 创新思维,研究项目回报   在PPP项目中,回报机制的设计是关键一环,也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争取银行贷款的关键因素。梧州市财政创新思维,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机制,将金融机构列入市PPP工作专班,凝聚起强大合力。邀请金融机构提前介入,化解项目融资风险,在PPP项目前期阶段,邀请金融机构充分了解PPP项目的风险分配框架、回报机制、融资需求等,及时优化调整实施方案、招标文件和项目合同,大大提高PPP项目的可行性和推进速度。  据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戴小河)记者29日从中国石化获悉,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全面建成。该项目由齐鲁石化、胜利油田建设,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具有重大示范效应。   中国石化旗下齐鲁石化总经理王玉亮说,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技术之一,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提纯,继而投入新的生产过程再利用和封存,可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此次中国石化全面建成的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于2021年7月启动建设,由齐鲁石化二氧化碳捕集、胜利油田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两部分组成。齐鲁石化捕集的二氧化碳采用绿色运输方式,送至胜利油田进行驱油封存,实现了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一体化应用,把二氧化碳封在地下,把油驱出来,实现“变废为宝”。
静脉产业园PPP项目落地梧州助力城市垃圾“变废为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静脉产业园PPP项目落地梧州助力城市垃圾“变废为宝”静脉产业园PPP项目落地梧州助力城市垃圾“变废为宝”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wisdombay.com.cn/post/1771.html发布于:2025-11-16